当黄浦江畔的疫情警报骤然拉响,一支来自齐鲁大地的特殊队伍悄然进驻上海,山东省疫情处置指挥部上海专班,这个看似平常的名称背后,是一套高效运转的跨区域应急响应机制,是“全国一盘棋”抗疫思想的具体实践,更是山东人民与上海市民心手相连的生动见证。
专班的组建体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4月初,上海面临严峻疫情考验之际,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山东省闻令而动,在24小时内迅速组建了由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消毒消杀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精锐队伍,专班并非临时拼凑,而是建立在山东省两年多抗疫实践中形成的标准化应急响应模式之上,带来了经过实战检验的工作流程和处置方案,这种“一省帮一市”的机制设计,既避免了单一地区抗疫资源挤兑,又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抗疫资源的优化配置,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上海专班的工作机制展现了科学精准的抗疫智慧,专班抵达上海后,立即建立了“前后方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在前线,专家组深入封控区、定点医院和核酸检测点开展现场指导;在后方,山东省级平台提供24小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这种前后方协同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疫情研判和处置效率,以上海某区疫情排查为例,专班引入山东“三公协同”流调模式,将公安、公卫、工信部门数据有效整合,原本需要48小时的流调过程缩短至12小时内完成,实现了对病毒传播链的快速阻断。
专班的日常运作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成员们穿着厚重防护服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不仅带来了山东的抗疫经验,更带来了齐鲁儿女的深情厚谊,在浦东某小区,专班医护人员发现一位独居老人需要定期血透后,立即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车接送;在闵行一个建筑工地,专班迅速组织对务工人员进行集中核酸检测,同时协调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体现了疫情防控中的人文温度,也让“鲁力守沪”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区域协作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山东专班的援沪行动,为构建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应急协作网络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跨区域援助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学习的过程,山东专班在援沪期间也吸收了上海在精细化防控、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将被融入山东省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实现区域间抗疫经验的良性循环和共同提升。
山东省疫情处置指挥部上海专班的存在,超越了简单的抗疫援助范畴,成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当代诠释,在沪上的六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专班成员与上海同行并肩作战,与上海市民共克时艰,用专业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的抗疫答卷,为超大城市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区域协作的山东样板,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