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台江区的上海路上,矗立着一座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建筑——福州上海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里是福州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枢纽,默默守护着数百万市民的健康安全,从传染病防控到慢性病管理,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到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的工作贯穿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道看不见却坚实的安全屏障。
历史与使命
福州上海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福州市卫生防疫站,随着SARS疫情的爆发,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迎来深刻变革,中心也应运而生,承担起更专业化、系统化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二十年来,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集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公共卫生应急和健康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其核心使命是“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保障健康”,通过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对社会的危害。
核心职能与日常工作
中心的日常工作涵盖多个领域,其中传染病防控是最为人熟知的部分,通过覆盖全市的疾病监测网络,中心实时跟踪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常见传染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动态,在登革热高发季节,中心会组织蚊媒密度监测,并联合社区开展灭蚊行动,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是中心的技术支撑,实验室配备先进的PCR仪、基因测序设备等,能够快速识别病原体,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防控是另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福州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中心通过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定期筛查和健康教育,帮助市民降低患病风险,中心每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福州”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检测和健康咨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是中心的核心能力之一,在COVID-19疫情期间,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承担了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密接者管理等任务,工作人员日夜奋战,确保了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这一过程中,中心还创新性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健康码”系统,实现了精准防控与经济社会运行的平衡。
科技与创新
现代疾控工作离不开科技支撑,中心积极引入新技术,提升防控效率,通过AI算法分析疾病传播模式,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利用无人机进行蚊媒消杀,覆盖传统手段难以到达的区域,中心还建立了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整合医疗、环境、人口等多维度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人才培养也是中心发展的关键,中心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应急管理能力,许多年轻技术人员在这里成长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骨干力量。
社区参与与健康教育
疾控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群众工作,中心深知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常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推广洗手课、在社区举办营养讲座、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防病知识,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健康素养,还增强了社会对疾控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挑战与未来
尽管成绩显著,中心仍面临诸多挑战,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病负担加重、公共卫生资源紧张等问题,要求中心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中心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推动“医防融合”;扩大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继续深化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福州上海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城市健康的“守门人”,其工作虽默默无闻,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在公共卫生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心将继续以科学为盾、以责任为剑,为福州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长城,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积极参与到健康行动中,从洗手、戴口罩到定期体检,用微小却坚定的行动,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