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的反复,城市商业生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近期因疫情反弹导致商场客流锐减;而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商业场所仍在谨慎开放,两座城市的不同景象,折射出疫情下商业经营的挑战与韧性。
郑州商场:疫情下的冷清与坚守
郑州市近期面临新一轮疫情冲击,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部分区域商场已暂停营业,仍开放的商场也严格执行限流、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等措施,往日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区,如今人流稀疏,许多店铺缩短营业时间甚至暂时关闭。
一位在郑州正弘城经营服装店的店主表示:“客流量比平时减少了七成以上,即使开门也是亏本经营,但我们还是坚持营业,为了老客户也能买到需要的商品。”这种坚守背后,是商家对疫情好转的期待和对城市商业复苏的信心。
为应对疫情冲击,郑州商场纷纷转型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无接触配送等方式维持运营,银泰百货、丹尼斯等大型商场加速数字化进程,推出线上小程序和APP,让消费者在家也能“云购物”,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成为疫情下商场求生的重要路径。
合肥商业:精准防控下的开门营业
相比之下,合肥市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相对平稳,商业场所大多正常营业,合肥市商务局发布指引,要求商场超市等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但并未要求大规模停业。
在合肥政务区万象城,周末仍能看到不少消费者前来购物就餐,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人流密度,加强环境消毒,让消费者能够安全购物。”不少商家也推出了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回归实体店。
然而合肥商家并未放松警惕,许多商场入口处设置了自动测温设备,并有专人查验健康码;餐饮店普遍推行隔桌就餐,鼓励分餐制;电影院、健身房等娱乐场所严格执行限流预约制,这种精准防控下的开门营业,既保障了商业运转,也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下的商业新常态
郑州和合肥的不同情况,反映了中国城市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疫情反复已成为商业运营必须面对的“新常态”,商家需要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从两地情况看,未来商业发展可能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数字化能力成为商家核心竞争力;二是社区商业价值凸显,就近消费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三是健康安全成为商业场所的基础要求,卫生标准全面提升;四是弹性经营模式更受青睐,商家需要根据疫情变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
疫情下的城市商业,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机遇,郑州商场的冷清与合肥商场的开门营业,都是特定时期疫情防控需要的体现,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防控经验的积累,城市商业有望逐渐恢复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商家需要既坚守防疫底线,又主动创新求变;消费者则需要既保持警惕,又理性消费,共同促进商业生态的复苏与繁荣。
无论疫情如何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城市商业的创新脚步也不会停止,这是我们从郑州和合肥两地商场看到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