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缓和,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维持在数百例水平,社区检测阳性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疫情形势趋稳,香港社会正稳步推进复常步伐,但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角色下,防疫政策仍面临复杂挑战,本文将综合最新数据与政策动向,为读者提供全面及时的香港疫情动态更新。
疫情数据趋势:低位波动,输入病例需警惕
截至2023年10月26日,香港过去一周平均每日新增本地感染病例约500例,较上月下降约15%,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及其亚系仍为主流毒株,占比超过70%,值得注意的是,输入病例比例有所上升,约占每日新增病例的20%,反映在全球疫情波动背景下,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医院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住院确诊患者中重症比例维持在3%以下,公共医疗系统负荷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
死亡病例方面,第五波疫情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0,000人,其中95%为60岁以上长者,特区政府强调,提高长者疫苗接种率仍是当前工作重点,目前80岁以上长者第三剂疫苗接种率已突破70%,但仍有提升空间。
防疫政策调整:精准防控成主调
特区政府近日宣布进一步优化防疫措施,自10月起实施“0+3”入境检疫安排,即取消酒店隔离要求,改为3天医学监测,旅客在监测期间可自由活动,但需遵守疫苗通行证规定,此举标志着香港在联通国际与防控疫情之间寻求更佳平衡点。
本地防疫措施也持续放宽,包括取消餐厅堂食时间限制、放宽公共场所聚集人数上限至12人、逐步恢复国际大型活动举办等,疫苗通行证仍维持实施,要求市民须接种至少三剂疫苗方可进入指定场所,政府表示将每两周评估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疫措施。
医疗应对准备:重点保护高风险群体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秋冬疫情反弹,医管局已制定分级应急计划,包括预留3,000张病床专门收治新冠患者,并储备足够6个月使用的抗疫物资,同时推出“长者健康包”计划,向65岁以上市民免费提供血氧仪和快速检测试剂,加强居家健康监测。
特区政府11月将启动新一轮疫苗接种活动,重点推广二价疫苗作为加强剂,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尤其是长者及慢性病患者尽快接种,以增强免疫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异株。
经济民生影响:复苏步伐不均
疫情缓和带动本地消费市场回暖,10月零售业总销售额同比上升8.5%,失业率回落至3.8%,但旅游业复苏仍显缓慢,日均入境旅客数量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30%,特区政府已推出“你好,香港!”宣传活动,并向全球旅客发放50万张免费机票,以期加速行业复苏。
楼市方面,防疫措施放宽带动住宅交易量回升,但利率上升等因素仍抑制市场活力,中小企复苏情况参差不齐,餐饮零售业改善明显,但跨境物流、会展等行业仍面临挑战。
未来挑战与展望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新模型预测显示,冬季可能出现一波温和疫情反弹,但大规模爆发风险较低,专家建议维持监测系统敏感度,重点关注新型变异株出现及医疗系统承压能力。
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坚持“科学为本、精准防控”原则,在保障公共卫生的同时,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香港与内地协调推进“通关”工作,两地人员往来正常化有望取得新进展。
总体而言,香港疫情正处于可控可防阶段,社会复苏势头良好,但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市民仍需保持警惕,积极接种疫苗,遵守防疫规定,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6日,后续动态请关注卫生防护中心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