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态势,防控工作依然处于关键阶段,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总体可控,大部分地区疫情形势趋于平稳,但个别地区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各级政府部门正持续优化防控措施,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地区分布来看,成都市作为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近期疫情反弹压力较大,成华区、龙泉驿区等部分区域先后实施临时管控,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以快速切断传播链,绵阳、南充、宜宾等地也报告了零星散发病例,流调溯源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加强了与周边省份的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对重点地区来返川人员实行精准识别和分类管理,有效降低了疫情输入风险。
在防控策略方面,四川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九不准”要求,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全省推广“防疫泡泡”模式,保障重点企业闭环生产,减少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不断优化“入川即检”措施,科学配置高速公路出口、机场、火车站的核酸采样点,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旅客等待时间,教育系统针对开学季制定了详细预案,部分高校延迟返校并启动线上教学,中小学则采取分批错峰入学方式,确保校园安全。
疫苗接种仍是构建免疫屏障的重要基础,截至最新数据,四川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亿剂次,全程接种人数占比达90%以上,老年人接种率稳步提升,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提供加强针接种服务,并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动员工作,全省方舱医院和定点医疗机构床位储备充足,医疗物资保障体系运行顺畅,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在经济社会影响方面,四川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税费、提供金融支持等方式,助力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恢复发展,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省内景区实行限流预约,倡导“就地过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群众文化休闲需求,农业农村部门还专门出台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针对公众关心的核酸检测便利性问题,四川已在全省范围内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居民区、商业街区、交通枢纽等区域设置便民采样点,部分地方还提供24小时服务,健康码系统也进行了功能升级,新增“核酸检测结果实时提醒”“行程码一键切换”等实用功能,减少群众出行障碍。
下一步,四川省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走势,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一方面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升基因组测序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专家建议,公众仍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积极配合防控措施,共同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总体而言,四川省疫情目前处于可控状态,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将继续有序推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