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冠疫情出现反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谣言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某区即将全面封城”“确诊病例隐瞒行程”“核酸检测棉签含有致癌物”……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引发部分市民的恐慌情绪,甚至出现了抢购生活物资、聚集排队检测等非理性行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辨别真相与谣言已成为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济南市疾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本市疫情处于可控范围,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与官方信息背道而驰的谣言却屡禁不止,经调查,这些谣言大多具有相似特征:来源模糊的“内部消息”、缺乏具体时间和地点的“预警”、打着科学旗号的“伪健康知识”,例如11月25日传播的“济南即将封城”谣言,经公安机关查证,系某网民为博取关注而编造,现已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为什么疫情谣言总能找到生存土壤?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在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中更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当公众面临健康威胁时,信息需求急剧增加,而官方信息发布存在时间差,这就给谣言创造了传播窗口,部分谣言采用“为你好”的温情包装,利用人们的恐惧和从众心理,使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难免中招。
济南市政府在面对谣言冲击时展现出高效应对能力,建立“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每日例行机制,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开设“谣言粉碎机”专栏,对热点谣言进行逐一击破;联合三大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确保信息覆盖各个年龄群体,这些措施不仅提供了透明化的疫情信息,更构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任桥梁。
媒体责任在抗疫信息战中尤为重要,本地媒体如《济南日报》、济南广电等组建专业事实核查团队,推出“求证”栏目,对网络流传的疫情信息进行快速核实,加强与自媒体平台的合作机制,建立谣言预警系统,对敏感内容实行优先审核,最大限度减少谣言曝光时间。
对于市民而言,提升媒介素养是关键,专家建议采用“三步辨别法”:一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二查内容是否有多方印证,三思传播动机是否合理,遇到可疑信息时,可通过“济南发布”APP中的“谣言举报”功能进行反馈,而非盲目转发,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是每个公民在抗疫中的责任。
科技赋能也为辟谣工作提供新工具,济南市借助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网络谣言传播路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疑似谣言内容进行自动标识;开发“疫情信息查询”小程序,提供一键验证功能,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构建数字时代的“免疫系统”,帮助社会抵御信息病毒的侵袭。
回顾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谣言总是伴随疫情出现,从欧洲黑死病时期的“犹太人投毒”谣言,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醋能杀菌”,再到当前新冠疫情中的各种不实信息,谣言的模式虽有变化,但其本质未变——利用恐惧和不确定性传播,战胜谣言的最好方法不是封堵,而是用更加透明、及时、科学的信息构建公共信任。
济南的抗疫实践表明,真相与理性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当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信息,用科学态度应对疫情,社会就能形成强大的“心理免疫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真相的守护者,也是谣言的终结者,让我们以理性之光驱散谣言的迷雾,共同守护泉城的健康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