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暴发的新冠疫情,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层层涟漪,这场由机场海关相关工作人员感染引发的疫情,最终扩散至全国十余个省份,成为自武汉疫情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的国内传播事件,南京机场海关疫情不仅是一个孤立事件,更是对国门防疫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揭示了疫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
疫情溯源显示,感染最初发生在机场清洁人员中,他们在清理入境航班时可能接触到了被污染的环境,专家分析指出,导致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国际与国内航班保洁工作未完全分离、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的放松心理、以及机场常态化防控中的监管漏洞,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造成了防疫屏障的突破。
这一事件暴露出三个关键问题:“人物同防”策略在执行层面存在短板,机场作为境外输入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对货物的消杀措施相对严格,但对环境消杀和人员防护的监管却显不足,高风险岗位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常态化防控下,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出现防疫疲劳,而管理层面的监督力度也有所减弱,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的物理隔离和流程分隔不够彻底,为病毒从国际区域传播到国内区域创造了条件。
南京机场疫情的发生并非偶然,随着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机场海关作为“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人员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而防控措施在长期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松懈,形成“防护漏洞”,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特别是德尔塔毒株的高传染性,对既有的防控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第一,必须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分级防护体系,对不同风险等级岗位人员实施差异化防护标准和管理措施,第二,需要加强国际口岸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心理疏导,建立轮休机制,避免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的防疫疲劳,第三,应当加大科技防控投入,运用智能化手段减少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第四,要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病例,能够快速响应,最大限度控制传播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京机场疫情后,全国各地海关和机场迅速加强了防控措施:增加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实施国际国内航班保障人员的完全分离,升级防护装备标准,完善闭环管理制度,这些改进措施体现了我们从疫情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能力。
南京机场海关疫情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国门防疫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续优化防控策略,动态调整防护措施,只有不断查漏补缺,才能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守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这场疫情虽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我们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必将推动中国疫情防控能力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