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这座繁华的北方经济重镇,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市场交易悄然发生,从清晨菜市场的第一声吆喝,到深夜电商平台的最后一笔订单,市场的齿轮永不停歇,而在这背后,有一支力量始终默默守护着经济秩序的底线——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这个看似平凡的政府机构,实则是保障市民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的“隐形守护者”,其工作贯穿于城市经济生活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的成立是当代中国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的一个缩影,2018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各地也开始整合原先分散在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国家级中心城市,率先完成了这一改革,成立了统一的市场监管委员会,这种“大市场监管”模式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过去多头监管、职责交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从生产到消费、从线下到线上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在日常监管中,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展现出了惊人的覆盖面与精准度,在食品安全领域,委员会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系统,2022年,天津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12.3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分级管理,完成监督抽检5.87万批次,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7%,在打击侵权假冒方面,委员会2023年上半年就查处相关案件643件,捣毁制假窝点27个,切实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在创新监管方式上的探索,面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涌现,委员会没有简单套用传统监管模式,而是推出了“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为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委员会对区内新兴行业设立“包容期”,采取提示、警示等柔性监管方式,为创新留足发展空间,这种“有温度的监管”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截至2023年6月,天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63.5万户,同比增长8.3%,这些数字背后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在准入便利化方面的努力。
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经济带来的虚拟交易、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对传统监管模式构成巨大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市场监管体系;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对监管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些挑战,委员会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和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从菜市场的公平秤到电商平台的诚信体系,从老字号商标保护到新兴行业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的身影无处不在,正如一位市场监管干部所说:“我们的最高境界是让市民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因为那说明市场秩序已经良好到不需要频繁干预。”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恰恰是现代市场监管的最高追求。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今天,天津市场监管委员会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的天津答卷,通过精准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通过科学监管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智慧监管提升服务效能,这座城市的“经济卫士”们正在用专业和坚守,守护着市场经济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