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的潮水日夜奔涌,拍打着天津港的堤岸,在这片盐碱滩涂上,一座城市正以“新确”为墨,绘制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画卷,天津新确——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概念或经济指标,更是一座千年商埠在新时代下的战略觉醒与路径重构。
天津的“新”,源于其深厚历史与未来愿景的辩证统一,自1860年开埠以来,天津一直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从洋务运动的机器局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从新中国的工业重镇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座城市始终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天津传统发展模式遭遇挑战,正是这种挑战催生了“新确”的内在需求——既要确立新的发展动能,又要确认自身的独特定位。
“新确”之“新”,体现在天津正在构建的四大创新支柱,在科技创新领域,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超2万家科技型企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研发成果转化率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列,知识溢出效应日益凸显,在制度创新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首创性政策措施超过百项,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模式、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等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开放创新上,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单桥作业效率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文化创新维度,杨柳青年画、相声曲艺等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IP化获得新生,五大道历史街区通过沉浸式体验业态焕发活力。
“新确”之“确”,则彰显了天津发展的战略定力与路径自信,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天津没有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准确把握“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这种“确”体现在产业选择上——放弃“大而全”的幻想,聚焦智能科技、信创、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精准发力;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推进“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避免摊大饼式城市扩张;体现在民生保障上——连续七年将7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天津的“新确”实践,为中国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它证明了一座城市既不能固守传统路径依赖,也不能盲目追逐发展风口,而应该在深刻把握自身资源禀赋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找到创新与传承、变革与稳定的最佳平衡点,天津通过“新确”战略,正在实现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创新经济的双重跨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天津的“新确”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这座镶嵌在渤海湾畔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密码解锁发展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生动的城市样本,在这条新确之路上,天津不仅重塑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更在参与定义未来城市的发展范式——那就是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寻找确定性,在变革的浪潮中塑造新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