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席卷天津,这座北方港口城市面临严峻考验,据官方通报,天津疫情期间共报告死亡病例7例,均为未接种疫苗的高龄患者,且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远在千里之外的拉萨,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市,在整个疫情期间仅报告1例死亡病例,成为全国疫情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数字背后是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抗疫故事,天津作为人口超过1300万的超大城市,且是北京的门户,承担着巨大的输入性风险,而拉萨虽然人口仅约86万,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高原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为不利,两地的死亡数字差异,引发人们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思考。
天津采取的是“精准防控+全员筛查”策略,疫情高峰期,全市在48小时内完成近1400万人次核酸筛查,创下中国城市检测速度纪录,这种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但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群体仍成为最脆弱环节,天津市疾控中心披露,7例死亡病例年龄在78至92岁之间,均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肿瘤晚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拉萨的“严防死守”策略,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很早就实施了严格的入境管控措施,2020年1月起,所有进入拉萨的人员必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接受14天隔离观察,这种近乎封闭的管理模式虽然对经济和社会交往造成影响,却有效将病毒拒之门外。
医疗资源的配置也是影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天津拥有35家三甲医院,每千人床位数为6.93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拉萨仅有2家三甲医院,每千人床位数不足5张,但拉萨利用其人口密度低的优势,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网格化管理系统,确保每个疑似病例都能被及时发现和转运。
疫苗接种率在两地的差异同样值得关注,截至2022年5月,天津市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达85%,而拉萨同龄段接种率超过95%,高原地区民众对呼吸道疾病更加警惕,接种意愿普遍较高,这为建立免疫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数字不仅是统计报表上的冷冰冰指标,更代表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天津的7例死亡病例中,最年轻的是一位78岁的退休教师,子女因疫情防控无法见到最后一面;拉萨唯一的死亡病例是一位80岁的藏族老人,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生命。
这些数字提醒我们,疫情防控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城市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策略,超大城市的快速反应能力与高原城市的严格边境管控,都是特定环境下的最优选择,重要的是从这些数字中汲取经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的保护。
疫情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教训不应忘记,天津和拉萨的死亡人数差异,既反映了病毒传播的规律,也体现了人类对抗疫病的智慧和努力,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中,这些经验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