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当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国之时,福州这座拥有800多万人口的沿海省会城市,也未能幸免,从3月的仓山区疫情到10月的输入性疫情,福州在2022年经历了多轮疫情冲击,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疫情冲击下的福州
去年10月,福州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10月22日,福州在对外地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筛查中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随后疫情开始在当地传播,为阻断传播链,福州多个区域陆续暂停堂食、关闭娱乐场所、取消大型活动,部分中小学转为线上教学,一些区域实施了临时管控措施。
疫情对福州的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明显影响,最直接的是消费市场受到冲击,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首当其冲,东街口、万达广场等传统商圈人流量明显减少,三坊七巷等旅游景区游客锐减,据福州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制造业和供应链也面临挑战,作为福建省会城市,福州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都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因为员工隔离、物流受阻等原因,面临生产困难。
福州抗疫的“精准”之道
面对疫情,福州没有选择简单化的“一刀切”封控,而是努力探索科学精准的防控路径,福州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了一套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三公(工)一大”融合协同机制,加快流调溯源速度,尽可能缩小管控范围,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在核酸检测方面的优化调整,去年11月,福州宣布不再对全体市民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而是只在风险岗位和重点机构人员中开展,这一举措既降低了财政支出,也减少了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在疫苗接种方面,福州也走在前列,截至2022年底,福州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00万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覆盖率超过90%,为构建免疫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
疫情期间,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为缓解疫情对困难群众的影响,福州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鼓励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对小微企业减免租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医疗保障方面,福州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和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得到满足,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血透患者、孕产妇、儿童等群体的医疗不因疫情中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发挥重要作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为了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福州教育部门迅速启动线上教学预案,保证“停课不停学”,各学校通过多种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福州经济正在逐步复苏,2023年开年以来,福州推出了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举办促销活动、支持企业拓市场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比2022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活力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比2022年全年提高7.5个百分点,福州的经济韧性和活力正在重新展现。
更重要的是,福州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正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括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更充分准备。
福州确实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在挑战面前,这座城市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有力的民生保障和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福州正在走出疫情阴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终将过去,而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继续以其包容、坚韧、创新的城市精神,书写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