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冬,哈尔滨因疫情按下暂停键,航班停运、火车班次缩减,城市瞬间静了下来,消息传到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有人紧张地刷着手机,有人开始默默储备物资,更多人则在思考:如果轮到我们,该怎么办?
这不是西安第一次面对疫情考验,2020年初,西安曾以“硬核防疫”登上热搜,城墙内外迅速构筑起防控网络,但此次哈尔滨的停运措施,仍让西安人感到不安——病毒变异速度加快,防控难度升级,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永远幸免。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和旅游热门城市,面临着比哈尔滨更复杂的防控形势,数据显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如此大的人流物流量,一旦出现疫情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哈尔滨停运背后的警示
哈尔滨的停运决策并非突如其来,当地政府在发现社区传播后,经过综合评估,最终决定采取严格措施,这表明Delta毒株的传播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常规防控措施的应对范围。
对于西安而言,这意味着不能仅仅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疫情防控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传播方式不断调整策略,西安疾控专家表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各种预案,不能等到疫情发生后才仓促应对。”
西安的防控基础与短板
西安在疫情防控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全市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各大医院都设有发热门诊,社区网格化管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截至2021年10月,西安新冠疫苗接种率已超过80%,为群体免疫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短板同样明显,老城区人口密集,通风条件差;部分社区防控意识松懈;秋冬季旅游旺季即将到来,人流压力增大,这些都是潜在的防控漏洞。
怎么办?多层次应对策略构建
第一,强化监测预警体系,西安需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加强筛查力度,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防控,同时扩大核酸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第二,完善物资保障系统,哈尔滨停运后,部分市民反映生活物资供应紧张,西安应未雨绸缪,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和配送体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城市的做法,而应该根据西安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针对旅游景点、高校聚集区、交通枢纽等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控标准。
第四,加强公众沟通和心理疏导,疫情期间,信息透明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疑虑,同时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市民缓解焦虑情绪。
第五,做好医疗资源准备,统计显示,西安每千人床位数为6.95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分布不均衡,需要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避免医疗挤兑。
疫情下的城市治理思考
疫情防控考验的不仅是医疗卫生系统,更是整个城市的治理能力,西安可以借此机会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治理效能,同时加强区域协作,与周边城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更重要的是,需要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噎废食,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城市活力,这需要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哈尔滨的停运措施为西安敲响了警钟,疫情尚未结束,任何松懈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西安需要从其他城市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完善自身防控体系,同时保持定力,避免过度恐慌。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每个市民都是防控网络的重要节点,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防疫措施,保持理性和冷静,是我们共同渡过难关的关键。
疫情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思考和改变将会持续,西安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经历一场现代治理能力的大考,而其答卷,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康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