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春城,银装素裹,2022年春季,吉林省遭遇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猛烈袭击,长春、吉林两市相继按下“暂停键”,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考验着当地的应急响应能力,更见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吉林省的疫情防控战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初,吉林省疫情呈现快速扩散态势,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破千,面对严峻形势,吉林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有效的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全省实行分级分区管控,对重点地区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逆行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在严寒中连续工作数小时,护目镜上的冰霜模糊了视线,却无法阻挡他们坚定的目光;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穿梭于楼宇之间,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处理应急需求,成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公安干警坚守在各交通卡点,严格管控人员流动,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坚固防线。
“吉林有难,全国支援”,在吉林抗疫最吃紧的时刻,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医疗队驰援吉林,带来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和丰富的抗疫经验,河南省派出1000人医疗队,湖南省派出300人核酸检测队,陕西省派出200人流调队...一支支支援队伍星夜兼程,奔赴吉林抗疫一线,全国各地捐赠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吉林,N95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急需物资得到有效补充,确保了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疫情期间,民生保障成为重中之重,吉林省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保供体系,确定多家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作为保供企业,确保粮、油、肉、蛋、菜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针对封控区内居民的特殊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配送小分队”,提供上门服务,尤其关注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确保疫情期间民生服务“不断档”。
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两手抓,吉林省在坚决遏制疫情扩散的同时,积极谋划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补贴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高校疫情防控是此次吉林抗疫的重点和难点,吉林省内有数十所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庞大,疫情发生后,各高校立即实行封闭管理,开展线上教学,同时全力保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各高校组织教师和行政人员入住校园,与学生同吃同住,成为学生的“临时家长”,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学子们的心。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吉林抗疫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有医护人员因过度劳累而晕倒在核酸检测现场,稍作休息后又重返岗位;有社区书记连续多日工作至凌晨,手机24小时开机接听居民来电;有志愿者冒着风雪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热乎的饭菜和药品...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构筑起吉林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吉林省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多地逐步解除社会面管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场疫情大考不仅检验了吉林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冰雪终将消融,春天必将到来,吉林人民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迎接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将成为吉林人民共同的记忆,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