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冬天,中国多个城市迎来了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消费旺季,不同地区的商业复苏步伐却不尽相同,在沈阳,各大商场虽然已经开门营业,但客流量远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在济南,随着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商场已逐步恢复营业,但营业时间和服务内容仍有所调整,两座城市的商业景象,折射出中国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复苏的复杂图景。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商业中心,拥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疫情爆发以来,沈阳商场经历了多次关停、限流和复苏的循环,虽然沈阳各大商场如万象城、大悦城、太原街商业区等已经开门迎客,但客流量明显不如往年同期,商场内,随处可见“请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牌,部分餐厅仍只提供外卖服务,不开放堂食。
一位沈阳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实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对公共区域进行多次消杀,员工上岗前必须测量体温,虽然客流量减少了,但安全是第一位的。”许多商家也推出了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试图弥补线下销售的损失。
远在华东地区的济南,商业复苏的步伐似乎稍快一些,随着济南市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当地商场已逐步恢复营业,记者调查发现,济南恒隆广场、万象城、贵和购物中心等主要商场目前已经开门,但营业时间有所缩短,通常为上午10点至晚上8点。
“进入商场需要扫描场所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并测量体温,”济南某商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严格控制人流量,确保场内人员密度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商场内的餐饮区域大多已经开放堂食,但要求隔桌就座,保持安全距离。
尽管两地商场都已开门营业,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在沈阳和济南两地的随机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除非必要,他们仍然减少去商场的次数,更倾向于线上购物。“去商场总是有点担心,人多的地方风险大,”沈阳市民王女士说,“我现在都是网上购物,方便又安全。”
疫情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推动了商场经营模式的转型,无论是沈阳还是济南的商场,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小程序、APP、直播平台等多种渠道触达消费者,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成为商场突围的关键。
专家指出,疫情对商业的冲击是暂时的,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和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商场人流和销售额有望逐步回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商场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消费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的商业复苏步伐并不一致,这取决于当地疫情形势、防控政策和消费者信心等多种因素,对于“济南商场开门了吗”这样的问题,答案可能每天都在变化,消费者在前往商场前,最好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最新营业信息,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疫情终将过去,城市商业的活力正在逐步回归,无论是沈阳还是济南,商场里的灯光依然亮着,等待着消费者的回归,这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安全与复苏需要平衡,创新与传统需要结合,最终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 resilient 的商业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