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南京,梧桐成荫,暑气正浓,这座千年古都正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截至7月10日24时,南京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疫情主要集中在江宁区和溧水区两个区域,全市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分秒必争的姿态展开全面防控。
疫情发生后,南京市立即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实行“一日一调度”机制,江宁区禄口街道等重点区域已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病毒溯源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德尔塔变异株,与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传播链基本清晰。”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89个采样点,投入医护人员近5000人,据统计,截至7月10日晚8时,全市已完成核酸检测采样超过920万人次,检测结果通过“南京发布”等官方平台实时更新,在江宁区某采样点,社区工作者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实行24小时轮班制,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疫苗接种工作同步加速推进,南京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600万剂次,18岁以上人群首针接种率达85%,为防止人群聚集,各接种点实行预约制,并通过短信提醒第二针接种时间,鼓楼区居民刘先生表示:“昨天收到接种提醒短信,今天过来十分钟就完成了接种,秩序很好。”
智能科技成为本次疫情防控的亮点。“南京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实时整合交通、医疗、社区等数据,通过AI算法预测疫情传播风险,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APP实时查询附近核酸检测点的排队情况,南京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开发了智能呼叫系统,2小时内可完成10万人的防疫通知。”
在物资保障方面,南京市启动“菜篮子”保供机制,众彩物流园每日蔬菜供应量保持在3000吨以上,苏果超市等零售商承诺不涨价、不断供,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店、超市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行为,家住玄武区的张阿姨说:“今天买的青菜还是3块钱一斤,和平时一样。”
对于暑期留校大学生,各高校实行封闭管理,提供线上心理辅导服务,东南大学后勤集团表示,食堂保证提供30种以上菜品,图书馆限流开放,确保学生学习生活不受影响,留学生John通过视频告诉记者:“每天都能收到中英文的疫情提醒,很安心。”
交通出行方面,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取消90%航班,地铁1号线、3号线部分站点实行跳站运行,长途客运站要求乘客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车,市交通局推出“疫情防控出行指南”小程序,实时更新各交通站点管控措施。
专家提醒市民注意科学防护,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鲍倡俊建议:“近期非必要不离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南京市已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为市民提供情绪疏导服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南京正以最快的速度、最硬的措施、最暖的服务守护市民健康,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是无数抗疫工作者日夜奋战的身影;每一条实时动态的更新,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精准防控的力度与温度,相信在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下,南京必将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