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中,突然发现9例阳性样本,一夜之间,这座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万人次的华东重要航空枢纽成为疫情焦点,截至7月28日,南京本轮疫情相关联病例已蔓延至至少8省20余城市,全国疫情防控再次拉响警报。
疫情溯源:Delta变异毒株的突破性感染
经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南京机场疫情早期病例感染的均为Delta变异毒株(B.1.617.2),疾控专家指出,Delta毒株具有载量高、传播力强、潜伏期短、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基本传染数R0值约为5-8,远高于原始毒株,机场保洁人员同时负责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垃圾清运,在清理俄罗斯入境航班时发生防护洗脱不到位的情况,造成最初感染。
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工作人员已完成疫苗接种却仍然感染,这揭示了Delta毒株的“突破性感染”能力,专家解释,疫苗虽不能100%预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感染的患者大多为轻症或无症状,这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缓冲。
应急响应:机场关闭与全市核酸检测
疫情发生后,南京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7月23日起,禄口国际机场暂停所有国内航班,仅保留少量国际客运航班,8万多名机场相关人员及家属被要求居家隔离,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截至7月27日24时,南京市已完成全市930万人口的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机场相关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中,但已出现少量社区传播病例,南京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目前疫情仍处于上升期,后续在社区、学校发现零星病例的可能性很大。”
传播链条:机场疫情已成全国性扩散态势
南京机场疫情的扩散速度令人震惊,仅仅一周时间,通过机场旅客和工作人员跨区域流动,疫情已经传播至江苏、安徽、广东、四川、辽宁、湖南、北京、重庆等多个省市,大连、成都、常德等地的病例流调显示,传播链与南京机场高度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张家界的一场《魅力湘西》演出成为二次传播关键节点,南京机场关联病例曾观看演出,导致现场2000多名观众成为高风险人群,进一步加剧了疫情扩散范围,国家卫健委指出,本轮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外溢速度快等新特点,防控难度大幅增加。
全国响应:各地升级防控措施
面对南京疫情扩散,全国多地迅速升级防控措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南京来返人员实施严格管控,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接受隔离观察,多个省市发布紧急通知,建议居民非必要不前往南京,同时推迟或取消大型聚集活动。
国家民航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场疫情防控措施,特别强调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人员不得混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交通运输部也宣布,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跨城出租车、网约车服务。
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挑战
南京机场疫情暴露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诸多漏洞,专家指出,机场作为境外输入第一道防线,其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存在明显短板,国际航班垃圾处理、入境货物消杀等环节的监管亟需加强,部分民众疫苗接种后产生松懈心理,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依从性下降,也是疫情快速扩散的因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南京疫情说明病毒就在身边,不能掉以轻心,但我们也无需恐慌,现有的防控措施和经验是有效的。”他建议,各地应尽快建立定期核酸检测机制,特别是针对口岸、机场、海关等高风险岗位人员,检测频率应从每周一次缩短至每两天一次。
随着Delta变异毒株在全球蔓延,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南京机场疫情再次提醒我们,抗疫是一场持久战,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只有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本文信息截至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