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流动最频繁的省份之一,始终将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进入2023年以来,浙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可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疫情总体态势
浙江省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特征并存的特点,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输入病例,得益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机制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所有局部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全省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提升,日均检测能力已达数百万份,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重点区域大规模筛查,疫苗接种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全程接种率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老年人接种覆盖率稳步提高,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精准防控策略持续优化
浙江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创新防控模式,以“健康码”、“行程卡”为核心的精密智控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人员流动的精准管理和风险人员的快速识别追踪。“基层治理四平台”和“浙里防疫”等应用,实现了疫情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指挥调度的扁平高效,在防控措施上,坚决避免“一刀切”,强调科学划分风险区域,精准划定管控单元,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对入境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落实全程可追溯的“14+7”健康管理措施,牢牢守住境外输入关口。
重点场所和环节防控不放松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的特点,浙江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医疗机构、隔离点严格规范管理,坚决防止院感和交叉感染,学校、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特殊场所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保障脆弱人群安全,公共场所继续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等要求,强化对进口冷链食品、国际邮件等的全面检测和预防性消毒,阻断“物传人”风险,交通运输环节严格落实通风消毒、运输组织、人员防护等措施,确保物流畅通和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浙江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建立完善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确保关键环节、关键企业正常生产,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小微企业,及时出台纾困帮扶政策,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多措并举,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民生保障方面,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畅通配送“最后一百米”,切实满足封控管控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就医用药等特殊需要。
未来展望与公众提示
下一步,浙江省将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特点,因时因势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将继续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和人员培训。
对于公众而言,疫情防控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呼吁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人群及时接受加强免疫;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中高风险地区调整变化,非必要不前往疫情风险地区;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共同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浙江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科学、精准、高效的特点,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努力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场抗疫实践充分展现了浙江治理体系的效能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贡献了“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