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滩望向陆家嘴金融区,摩天大楼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天际线,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上,有一处不太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机构——济南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它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点,更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默默承载着打通济沪两地经济血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特殊使命。
济南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设立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沿海城市率先开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迅速崛起,济南作为山东省会,迫切需要建立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办事处最初仅承担简单的接待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几名工作人员在狭小办公室内开始了跨区域合作的初步探索。
三十余载春秋走过,这座办事处已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平台,目前其组织架构包括经济发展部、文化交流部、企业服务部等多个专业部门,工作人员也由最初3人扩展至20余人的专业团队,从最初的“信息中转站”到如今的“综合服务平台”,其功能演变见证了我国区域合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经济协作是办事处最核心的职能,据统计,仅2021年,办事处就促成济南与长三角地区企业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额超过216亿元,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桥梁,办事处引入了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借助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协助济南多家企业在沪发行债券融资超过50亿元,办事处还创新推出“沪上齐鲁商会”机制,将山东籍在沪企业家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商业网络。
信息枢纽功能同样不可或缺,办事处每月编撰《长三角经济动态参考》,聚焦产业政策、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等前沿领域,为济南市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当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新政策时,办事处第一时间组织专题解读会,帮助济南企业理解政策红利;当长三角地区出台新的产业规划时,办事处及时分析其对济南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对接建议。
文化大使是办事处的另一重要角色,通过举办“济南文化周”、组织“齐鲁美食节”、推广泉水文化等系列活动,办事处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了一张生动的济南文化名片,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在沪山东人的乡情需求,更让长三角居民深入了解济南的文化魅力,为旅游合作和城市形象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服务是办事处最接地气的工作,从协助济南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帮助解决在沪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办事处真正成为了“济南企业在上海的家”,某济南智能制造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时,办事处全程协助办理各项手续,节省企业时间成本近两个月;当济南农产品因疫情遭遇销售困难时,办事处迅速联系上海超市集团,开辟销售专柜解了燃眉之急。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办事处主动调整工作重心,组织济南相关部门学习长三角一体化经验,为济南都市圈建设提供参考;同时探索与G60科创走廊的合作机制,推动济沪两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深度合作。
济南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体现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层面,它如同一个精巧的转换器,将长三角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与济南的产业基础、市场空间、资源禀赋相结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办事处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传播者;既是服务员,又是合作者。
从黄浦江畔回望泉城济南,这座办事处犹如一座看不见的桥梁,连接着东部沿海与北方内陆,沟通着传统产业与创新经济,链接着历史积淀与未来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这类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成为城市间合作网络的关键节点,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