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青藏高原,秋风已带寒意,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西宁,作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经受着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
疫情突袭高原古城
国庆假期后,西宁市疫情突然反弹,多点散发的态势让这座高原城市猝不及防,10月21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连夜发布通告,宣布全市实行居家办公,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喧嚣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街道上只剩下防疫车辆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西宁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在各小区、广场临时搭建的采样点上,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在低温中连续工作数小时,他们的面罩上凝结着水汽,护目镜后是疲惫却坚定的眼神。
同心抗疫的温暖画面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画面,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帮助有需要的群众;市民们自觉配合防疫措施,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看到居民们理解和支持,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在城东区,回族同胞自发为防疫人员送去热乎的饭菜;在城中区,藏族志愿者用双语帮助老人进行核酸登记,各民族携手抗疫的画面,成为这场疫情中最美的风景。
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
面对疫情,西宁市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措施,而是不断优化防控策略,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范围,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方面,西宁市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大医院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避免人员聚集同时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巡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疫情下的经济保障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健康保卫战,也是一场经济保卫战,西宁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对民生保障类企业,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正常运转;对受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出台纾困政策,帮助渡过难关。
市教育局启动线上教学方案,实现“停课不停学”,老师们化身主播,通过网络平台继续授课;学生们在家按时上课,完成学习任务,虽然隔着屏幕,但知识的传递从未中断。
西宁疫情提醒我们,面对狡猾的病毒,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这场战疫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应急物资储备需要加强,基层防控能力有待提升等。
西宁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疫情防控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总结本次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为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做好充分准备。
黑夜终将过去,曙光必会来临,在西宁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高原古城必将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而当疫情散去,人们不会忘记这个秋天里的坚守与奉献,不会忘记每一位为抗疫付出努力的平凡英雄。
西宁的抗疫故事,是中国无数城市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团结一心、科学应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座高原古城正在用它的坚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抗疫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