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关键一环,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疫苗研发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提到北京的新冠疫苗,人们通常会想到两个响亮的名字:科兴(Sinovac)和国药(Sinopharm),这两种疫苗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接种,还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北京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疫苗的研发背景、名称由来、有效性、应用情况以及社会影响,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新冠疫苗的故事。
北京新冠疫苗的名称:科兴与国药
北京新冠疫苗的主要代表是科兴疫苗(科兴中维的克尔来福®,CoronaVac)和国药疫苗(国药集团的众爱可维®,BBIBP-CorV),这两个名称并非随意取之,而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和文化意义。
-
科兴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生物制药企业,其疫苗商品名为“克尔来福”,英文名“CoronaVac”,Corona”指的是冠状病毒(Coronavirus),“Vac”代表疫苗(Vaccine),整体名称简洁明了,强调了疫苗的靶向性,中文名“克尔来福”则寓意“克服疫情、带来福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科兴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通过灭活病毒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技术路线成熟,安全性较高。
-
国药疫苗(众爱可维®,BBIBP-CorV):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Sinopharm)开发的疫苗商品名为“众爱可维”,英文名“BBIBP-CorV”,BBIBP”代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Beijing Bio-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CorV”是冠状病毒疫苗的缩写,中文名“众爱可维”传达了“众志成城、爱心守护、可维健康”的理念,强调集体努力和人文关怀,国药疫苗同样采用灭活技术,与科兴疫苗类似,但在生产工艺和剂型上略有差异。
这两个名称不仅便于记忆,还反映了中国疫苗研发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疫苗产业的标志。
研发背景与过程
北京新冠疫苗的研发始于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科兴和国药团队快速启动了疫苗项目,科兴疫苗于2020年4月进入临床试验,2021年2月获中国批准上市;国药疫苗则于2020年6月进入临床试验,2020年12月获批,研发过程中,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利用了多年的疫苗研发经验,确保了疫苗的快速而稳妥的推出。
这两种疫苗均采用灭活技术,这是一种传统且可靠的疫苗制备方法,通过培养病毒后灭活其活性,保留其免疫原性,这种技术路线虽然生产周期较长,但安全性高,适合大规模接种,北京研发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病毒株筛选、生产工艺优化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效率。
有效性与安全性
科兴和国药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多项研究的支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科兴疫苗在预防有症状COVID-19方面的有效性约为51%(针对原始毒株),但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高达80%以上;国药疫苗的有效性类似,约为79%,这两种疫苗在真实世界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尤其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方面表现突出。
安全性方面,灭活疫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见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热和疲劳,这些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数十亿剂科兴和国药疫苗被接种,大规模数据证实了它们的安全性,WHO已于2021年将这两种疫苗纳入紧急使用清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认可度。
全球应用与社会影响
北京新冠疫苗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接种,还通过“疫苗外交”出口到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科兴和国药疫苗成为全球疫苗获取机制(COVAX)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缓解了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在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些疫苗为大量人群提供了免疫保护,减少了疫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在北京,疫苗的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政府通过社区宣传、移动接种点和大数据管理,确保了高接种率,截至2023年,北京市的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为城市防控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疫苗的普及不仅保护了人民健康,还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争议与未来展望
尽管北京新冠疫苗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争议,部分西方媒体对灭活疫苗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其相对于mRNA疫苗保护率较低,实际数据表明,灭活疫苗在现实世界中依然有效,且更适合资源有限的地区,随着病毒变异,科兴和国药团队已在开发针对新变种的升级疫苗,并探索联合接种和技术创新。
北京新冠疫苗——科兴和国药——是中国抗疫努力的重要象征,它们不仅叫什么名字,更代表了科学创新、国际合作和人类健康的共同追求,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今天,这些疫苗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醒我们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疫苗的价值,并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