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岁末,乌鲁木齐市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强降雪天气,连续多日的暴雪让这座西北城市披上了银装,却也带来了严峻考验,12月31日晚,正当人们准备迎接新年到来之际,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与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交界处突发雪崩,造成部分人员被困,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不仅检验了城市的应急能力,更折射出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此次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降水量达到暴量,山区局地甚至出现大暴雪,积雪深度最高超过50厘米,持续低温与强降雪共同作用,形成了极高的雪崩风险,当山坡积雪的内聚力无法承受重力牵引时,便发生了这次灾害性雪崩,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预警和及时响应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灾情发生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救援人员顶着严寒和持续降雪,利用专业设备搜寻被困人员,直升机因天气条件限制无法起飞,救援队伍依靠徒步和雪地摩托等工具艰难进入灾区,在零下20多度的极寒环境中,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最终成功救出所有被困人员并妥善安置,这场救援行动展现了应急响应体系的高效运转和专业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
乌鲁木齐市政府及时开放应急避难场所,提供热食、保暖衣物和医疗救助,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纷纷加入援助行列,形成了一幅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的生动画面,这种全民参与的救援模式,不仅提高了救灾效率,更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这场灾害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深入思考,科学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极端降雪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即使是在相对干旱的西北地区也不例外,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完善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抗灾标准,增强公众防灾意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乌鲁木齐雪灾救援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它证明了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此次乌鲁木齐雪灾,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专业水平和协调机制都有了长足进步,也暴露出山区灾害预警和偏远地区应急救援能力仍需加强的问题。
灾害无情人有情,在这次乌鲁木齐雪灾中,我们既看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也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团结互助,那些在风雪中逆行的救援人员,那些开放家门接纳受困者的当地居民,那些连夜清雪保障道路畅通的工作人员,共同书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生命赞歌。
自然灾害永远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场考验,但每次考验都会让社会更加成熟,乌鲁木齐雪灾提醒我们,在发展与安全之间需要找到平衡,在利用自然与尊重自然之间需要保持敬畏,只有建立更加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培养更加警觉的安全意识,我们才能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面前,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展现人类文明的韧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