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济南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灯光依然通明,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辖区数十万人口的流动数据、核酸检测结果和隔离管控情况,这里是济南高新区疫情防控的“智慧大脑”,也是守护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健康安全的核心枢纽,在疫情反复的三年间,这个不起眼的指挥部悄然构建起了一套科技赋能、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成为全国开发区防疫工作的典范。
济南高新区作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拥有企业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日均人流量超百万,如此高密度、高流动性的区域特征,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疫情防控指挥部创新性地提出了“精准识别、快速响应、科技赋能、人性服务”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构建起“1+4+N”指挥体系——1个总指挥部,4个专项工作组,N个社区和企业网格,实现了疫情防控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精准防控的转变。
科技赋能是济南高新区防疫体系最鲜明的特色,指挥部联合区内高科技企业,开发了“疫情防控智慧平台”,整合了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行程轨迹等20余类数据,通过AI算法,系统能够实时识别风险人员,自动推送预警信息,生成管控任务清单,当某地出现疫情,系统可在15分钟内完成密切接触者筛查,2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报告,4小时内落实重点人员管控,真正实现了“数智抗疫”。
“我们不仅是防控指挥部,更是企业服务工作站。”指挥部的王主任这样描述他们的双重角色,面对高新区密集的企业集群,指挥部创新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组建了20支企业服务队,深入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当某科技公司因疫情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时,指挥部连夜协调办理运输通行证,组织定点接车闭环管理,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据统计,疫情期间指挥部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00余项,保障了98%以上的规上企业持续运营。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中,指挥部科学布局了15个固定采样点、10个流动采样车和若干企业专场,构建了“15分钟核酸服务圈”,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调整采样点位置和数量,避免人员聚集同时满足检测需求,采样点选择充分考虑企业分布和通勤路线,甚至为加班企业开设夜间检测专场,这种精细化服务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指挥部的流调溯源团队堪称“病毒侦探”,他们采用“前台混编、后台合署”工作模式,整合公安、疾控、通信等部门力量,形成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在一次突发疫情处置中,流调队仅用6小时就完成了阳性病例14天内活动轨迹重构,排查出密切接触者232人,次密切接触者586人,全部落实管控措施,成功阻断了传播链条。
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指挥部建立了特殊人群关爱机制,对辖区内的孕产妇、重大疾病患者、独居老人等七类特殊群体建立台账,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和生活物资代购服务,疫情期间,累计为特殊群体解决急难问题450余件,实现了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的平衡。
经过三年抗疫实践的锤炼,济南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应急响应机制,从初期的慌乱到如今的从容,从全面封控到精准防控,指挥部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我国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这套机制正在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自然灾害应对等领域拓展应用,成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济南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科技与人文、精准与温度、创新与传承的故事,疫情防控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强硬的政策,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决策,是基于人性关怀的柔性服务,是基于创新思维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个指挥部的实践告诉我们,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必将走向更加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方向,而济南高新区正在这条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