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三天保持在个位数,而远在西北的兰州市,近日却因新的疫情动态再度引发关注,两座城市,一东一西,共同勾勒出中国应对疫情的复杂图景。
南京:社会面清零在望,有序恢复成主基调
7月下旬暴发的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曾一度引发全国担忧,经过近一个月的严格管控和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南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据南京市卫健委今日通报,8月18日0-24时,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集中隔离点发现,这是自7月20日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的最低值。
南京市已有多个区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全市正按照“条件成熟一个、有序放开一个”的原则,逐步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有限开放,餐饮企业恢复外卖服务,公共交通有序恢复运营,但电影院、健身房、网吧等密闭场所仍暂停营业,全市养老院、福利机构等继续实行封闭管理。
教育部门今日也表示,正在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方案,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分区分类、错时错峰”的开原则,高校则原则上继续实行封闭管理,秋季学期开学安排将提前公布。
兰州:发现输入关联病例,应急响应迅速启动
与南京的趋稳形势不同,甘肃省兰州市近日发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打破了当地持续已久的平静,据兰州市卫健委通报,8月17日,兰州市城关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外省来兰人员,该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多个公共场所,包括酒店、餐厅和旅游景点。
疫情就是命令,兰州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和场所消毒等工作,截至今日中午,已排查密切接触者127人,次密切接触者256人,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城关区已划定中风险地区2个,实行封闭管理。
兰州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今日发布通告,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严格落实验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暂停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演出等聚集性活动,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开兰州。
双城对比:疫情防控的“快”与“稳”
南京与兰州两地的疫情发展态势,呈现出中国疫情防控的两个不同侧面。
南京作为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震中”,经历了从暴发到控制的完整周期,其应对过程体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稳”——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迅速筛出感染者,通过分级分区管控切断传播链,通过逐步有序恢复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而兰州的应急响应则展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快”——一旦发现病例,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和人员排查,第一时间控制疫情扩散风险,这种“快”是基于一年多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的应急预案。
专家解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精准化阶段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和国内外疫情的变化,中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精准化阶段。
“南京疫情表明,Delta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今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快速响应和科学防控,疫情是可控的。”
对于兰州新发疫情,专家建议既要保持高度警惕,也不必过度恐慌。“关键是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今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展望未来: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
随着开学季、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加,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卫健委今日再次强调,各地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也要避免“一刀切”的过度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何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各地面临的重要考题。
南京的逐步恢复和兰州的应急响应,共同构成了中国疫情防控的全景图,在两座城市的“双城记”中,我们既看到了疫情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也看到了中国防控体系的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