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下旬,福州遭遇新一轮新冠疫情冲击,这座城市没有选择“一刀切”的全面封控,而是以“精准防控”为策略,划分中高风险区,开展多轮区域核酸检测,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这种既保障社会基本运转又控制疫情扩散的模式,成为观察中国城市疫情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福州疫情管控的核心特征体现在“精准施策”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网格化管理,迅速锁定传播链,将管控范围精确到楼栋、小区,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仓山区某封控小区,居民通过手机APP下单,志愿者无接触配送,生活物资保障有条不紊,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是福州数字城市建设积累的技术能力与基层治理体系的高效协同。
疫情管控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福州建立“三公(工)一大”协同机制,公安、公卫、工信和大数据部门联合流调,快速锁定风险点位和人群,通过“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实现核酸检测、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环节的无缝衔接,这种多部门协同、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民生保障是疫情管控的关键环节,福州在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的同时,启动了生活物资保障机制,确定了一批重点保供企业,建立“线上订购、线下配送”供应体系,针对特殊群体,社区建立台账,提供上门服务,市教育局搭建线上教学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这些措施缓解了管控带来的不便,增强了市民的配合度。
疫情管控也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面临客源减少的挑战,福州市政府及时出台纾困政策,对受影响市场主体减免租金、提供融资支持,努力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种力求精准的管控方式,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影响,但确实减轻了经济社会成本。
从更宏观视角看,福州疫情管控反映了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演进,相比早期的大范围封控,现在的措施更加精准、科学,注重最小化社会成本,这种转变建立在疫苗接种普及、防控经验积累和医疗资源准备的基础上,福州的做法体现了“动态清零”向科学精准防控的转变,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实践参考。
疫情管控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福州众多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协助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政策宣传等工作,社区居民积极配合防控措施,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这种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疫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州疫情管控能够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
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变化,疫情管控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福州在应对此轮疫情中,更加注重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增强发热门诊筛查能力,推进分级诊疗,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这些措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变化做了必要准备。
福州疫情管控的实践表明,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需要统筹技术应用、制度创新和社会参与,精准防控不是放松防控,而是以更高水平的管理智慧和治理能力,在控制疫情与保障社会运行间寻求平衡,这种探索不仅对福州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中国城市疫情管控仍然面临挑战,福州的经验提醒我们,有效的疫情防控需要既尊重科学规律,又关注社会实际;既依靠技术手段,又发挥人的作用;既考虑应急需要,又着眼长远发展,只有多方统筹、精准施策,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