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发布了最新版疫情防控通告,针对人员流动管理、重点场所防控、公共卫生措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与规范,这一通告旨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生活秩序。
通告首先明确了来自高风险地区人员的分类管理原则,所有从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来(返)合肥人员,需提前通过健康码小程序或电话向社区报备,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合肥后,需按要求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对于中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则实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条件,将实施集中隔离,低风险地区人员凭健康码绿码和行程码有序流动,不再设置额外限制,这一分类施策的做法既防范了疫情输入风险,又避免了"一刀切"对正常出行造成不便。
在社会面防控方面,通告要求全市各类公共场所、住宅小区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基本防疫要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机构等场所需控制人流密度,执行限流措施,室内公共场所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开展环境消毒,特别强调公共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应急隔离区域,制定应急预案,对于未按要求执行防疫措施的经营主体,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通告提出了更严格的防疫要求,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口岸检疫、冷链物流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需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公共交通司机、快递外卖人员、商场超市员工等面向大众的服务业人员每2天检测1次,学校、托幼机构等教育场所继续实施晨午检制度,加强健康监测,养老机构、福利院等特殊场所实行封闭管理,确保脆弱人群安全。
在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方面,通告指出合肥市将继续优化"15分钟核酸采样圈"布局,方便市民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同时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通告呼吁符合条件的市民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共同构建社会防护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告特别强调了精准防控和避免过度防疫的原则,明确要求不得随意扩大管控范围、延长管控时间,严禁采取硬质隔离、消防通道堵塞等简单粗暴的防控手段,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和物资运输车辆,不得限制通行,这些规定体现了合肥市政府在疫情防控中注重科学精准、兼顾民生经济的管理理念。
通告最后指出,合肥市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呼吁广大市民继续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合肥市政府此次发布的疫情防控最新通告,既体现了对当前疫情形势的科学研判,也展示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通过精准施策、分类管理,在守住疫情防线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