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天,济南绕城高速济南南收费站出现了不寻常的寂静,曾经川流不息的车道变得空旷,只剩下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暮色中站立,像一道白色长城,这条每天承载数万车流的高速公路,突然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疫情改变了道路的本质——它不再仅仅是连接地理空间的通道,更成为了守护生命健康的防线。
济南高速路网的疫情防控体系是一张精密织就的网络,全市21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被划分为三个等级进行管理,重点收费站设立了24小时运行的防疫检查站,从淄博方向驶来的张师傅描述:“进入济南需要经过四道检查:测温、健康码查验、行程码核验和核酸检测证明检查,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却让人格外安心。”这种高效来自于交通、卫健、公安等多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来自“一场多检”的创新工作模式,在济南东收费站,交通执法人员王军已经连续值守了35天,他的执勤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天近2000辆车的检查情况,却没有一例差错。
高速公路不仅是防控关卡,更是物资运输的生命线,4月疫情紧张时期,济南市在高速服务区设立了专门的保供物资中转站,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医疗物资在这里高效转运,一辆从寿光出发运送新鲜蔬菜的货车司机李师傅说:“通过济南高速的绿色通道,我们比平时还快了半小时进城。”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济南高速路网日均保障超过5000吨民生物资运输,确保了城市的正常运转,这些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所需的养分。
科技力量在这条“疫情高速”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济南市在高速收费站推广使用“行程码识别系统”,车辆通过ETC通道时,系统自动核验乘车人员健康码状态,对异常情况实时预警,在济南机场高速收费站,智能测温设备能够在车辆通过时瞬间完成车内多人体温检测,准确率高达99.6%,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通行效率,更减少了人员接触带来的风险,一位技术工程师打了个比方:“我们的系统就像给高速公路装上了‘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风险,保障安全。”
任何防控措施都会带来不便,长途货车司机刘师傅坦言:“每次经过检查站都要排队,有时候要等上一个多小时。”但令他感动的是,济南市在各收费站设立了司机休息区,提供免费热水、简餐和核酸检测服务。“这些小细节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为解决拥堵问题,济南市根据车流量动态调整检查通道数量,在高峰时段启用复式检查模式,将平均等待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种精准调控的背后,是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人工智能预测平台的强力支撑。
疫情中的高速公路也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的奉献与坚守,56岁的高速公路养护工陈师傅主动请缨加入消杀队伍,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毒设备行走数万步;90后收费站工作人员小王因为连续加班,将婚期一再推迟;志愿者李阿姨在收费站出口为等待的司机送去热乎的饭菜,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的用餐时间,这些平凡人的故事,让冰冷的高速公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济南高速路网正在寻找安全与畅通的新平衡,电子通行证、无接触检查、智能调度系统等创新措施陆续推出,为后疫情时代的交通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济南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将疫情期间的创新做法固化下来,打造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高速公路运营体系。”
济南疫情高速的故事,是一条道路如何超越其物理属性,成为城市生命线的叙事,它记录了危机中的创新、困境中的温暖、挑战中的成长,当疫情终将成为历史,这些融入高速公路沥青中的记忆与经验,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每一次刹车与启动,每一次检查与放行,都在诉说着一个城市守护生命的决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