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繁华的街头,一家新开的餐饮店门口挂着"明厨亮灶"的标识,消费者通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晰看到后厨操作;在城东的农贸市场中,商户们使用智能电子秤进行交易,每一笔交易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而在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正动态更新着全市市场主体信用评级图谱——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悄然记录着一座北方都市的市场监管现代化转型历程。
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首府城市的经济秩序守护者,其职能涵盖市场主体登记、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等众多领域,近年来,该局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构建起与首府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
智慧监管成为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创新亮点,该局投入使用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已覆盖全市85%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抓取违规行为,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盯防"的转变,在药品监管领域,通过建设药品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链条可追溯管理,这些数字化手段不仅大幅提升了监管效率,更将传统被动响应式的监管模式转变为主动预警式的现代化监管。
信用监管体系的构建是另一项重要创新,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信用记录、投诉举报、监督检查等信息,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这一制度既避免了"一刀切"式监管对市场活力的压制,又将有限监管资源精准投放到高风险领域,实现了"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的监管效果。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截至2023年底,呼和浩特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6万户,同比增长8.7%,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面对民生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该局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通过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加大监督抽检力度,2023年全市食品抽检量达到每千人5.5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同时创新推出"食安封签"、"餐饮红黑榜"等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治,守护青城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原工商、质检、食药、价监、知识产权等投诉举报渠道,建成统一的12315平台,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工办理、及时反馈",2023年,该平台受理咨询投诉举报超过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投诉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超过98%。
值得注意的是,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方式上不断创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公布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2023年依法对符合条件的300余家市场主体免予行政处罚,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柔性措施,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挑战依然存在,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监管模式提出新要求,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仍需完善,面对这些挑战,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探索更加开放的监管模式,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从传统监管到智慧监管,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治理,从单一执法到多元共治,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更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首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呼和浩特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书写着新时代市场监管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