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成为全国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从临床救治到科研攻关,从预防干预到国际援助,天中人用仁心仁术践行着“进德修业,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展现了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国内中医药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重镇,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张伯礼院士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2020年初,张伯礼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提出“中药漫灌”防治策略,建立中医方舱医院,大幅提高了救治效果,在他的影响下,天中师生纷纷请战,多名附属医院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用经方、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显著缓解患者症状,降低了轻症转重率。
科研攻关始终是天中抗疫的核心支撑,学校迅速整合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应急专项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病理特点,快速论证并优化了“三药三方”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宣肺败毒方的研制与推广,在抑制炎症风暴、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成效显著,学校还牵头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用科学数据验证中医药疗效,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为全球抗疫提供“中国方案”。
“预防为主”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首要理念,天中积极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疫情防控,组织专家编写多版新冠肺炎中医防护指南,推出系列食疗方、香囊、艾熏等预防方法,并通过线上平台向社会广泛传播,附属医院设置常态化防疫门诊,为学生、教职工及社区居民提供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等特色服务,有效筑起校园和社区的免疫屏障。
教育未曾停步,抗疫亦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堂,天中将抗疫实践融入教学,开设“抗疫专题讲座”,邀请一线医护分享实战经验,激发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众多学子投身志愿服务,协助社区排查、发放物资、推广防疫知识,展现出新时代中医青年的责任担当,学校还加强国际合作,向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捐赠中药产品、举办线上学术交流,传递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回顾抗疫历程,天津中医药大学不仅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更深刻体现了中医药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的系统优势,学校将继续深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体系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更多“天中智慧”,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言:“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天中人用千年岐黄之术守护生命,书写了大学使命与时代担当的辉煌篇章。
(字数:88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