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冬,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报告了一例无症状感染者,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则消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迅速引发了各方讨论,该名感染者是在医院常规筛查中被发现的,随后医院部分区域实行封闭管理,相关人员接受核酸检测与隔离观察,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也再次提醒我们,无症状感染的存在仍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要挑战。
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的发热、咳嗽等症状,但其体内携带的病毒仍具有传播力,这就使得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天津中医一附属南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日常人流量大,患者中不乏年老体弱、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发生病毒传播,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幸运的是,由于医院严格执行了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包括测温、查验健康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等,这起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没有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这一事件也凸显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角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内重要的中医临床、科研与教学基地,在疫情期间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参与救治和防控工作,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转重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预防和康复阶段,中医药的调理理念同样具有显著优势,面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尤为重要——通过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或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由于其隐匿性,常规的发热门诊筛查难以完全识别这类人群,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以及更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天津中医一附属南院的这起事件,也促使社会各界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防控策略,是否可以通过更智能化的手段,如大数据追踪和人工智能预测,来提高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和管控?是否需要在更多公共场所推行定期检测机制?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研究和政策实践来回答。
公众的心理反应也不容忽视,每当出现新的感染者,尤其是发生在医院这样的场所,容易引发一定程度的恐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媒体及时、透明地发布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公众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这些基本措施依然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
天津中医一附属南院的这起无症状感染者事件,虽然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它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下,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通过科学防控、国际合作以及公众的自觉配合,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中医药在这场战“疫”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而未来,我们更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无症状感染者或许只是疫情中的一个缩影,但其背后所反映的,是我们对健康、疾病和生命的持续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