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征,面对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各地治理能力与智慧的一次大考,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近期出台并实施的一系列最新防控措施,凸显了“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核心要义,为在复杂局面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提供了“浙江样板”。
浙江省的最新防控体系,核心特征在于“精准”,它绝非简单的“一刀切”或层层加码,而是建立在高效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基础上的差异化施策,这一精准性首先体现在风险划分的精细化上,浙江省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的优势,科学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域,精确到小区、楼栋甚至单元,最大限度地缩小管控范围,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停摆,与此配套的是流调溯源的高速化,一旦出现疫情苗头,公安、卫健、疾控、数据管理等多部门协同作战,依托数字化平台,争分夺秒开展流调,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传播链、锁定风险点,为后续分类管控提供坚实依据。
“精准”的另一方面,是防控措施的差异化与人性化,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和人群,措施各有侧重,对高风险区,严格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对中风险区,落实“人不出区、错峰取物”;而对低风险区,则强调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在防控中始终注重人文关怀,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医疗需求;关心关爱隔离中的学生、老人及困难群体;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避免了因防控带来的“次生问题”,体现了治理的温度。
支撑“精准防控”的,是浙江省强大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健康码、行程卡、场所码等数字工具已成为精准防控的利器,尤其是浙江率先推广应用的“场所码”,实现了精准追踪、快速溯源,大大提高了流调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浙里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权威疫情信息、提供核酸检测点查询、线上问诊等服务,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减少了公众恐慌,确保了信息流通的顺畅与透明,这套数字防控系统,如同为城市装上了“智慧大脑”,让防控工作更加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浙江省的最新防控政策,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外贸大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至关重要,为此,浙江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保通保畅措施,优化完善交通卡口管理,在严格落实查验措施的同时,极力保障物流运输高效通行;推广“闭环生产”模式,确保重点企业在疫情期间能够安全持续运营;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出运难、参展难等问题,积极创新模式,通过包机等形式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抢抓订单,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彰显了浙江在复杂环境下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卓越能力。
任何防控政策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浙江省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发动社会力量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辛勤付出,坚守一线;市民群众自觉佩戴口罩、配合扫码测温、主动接种疫苗、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这份高度的社会共识和公民责任感,是浙江能够实现科学精准防控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浙江省的最新防控政策是一套以“精准”为核心、以“数字”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的科学体系,它不是在“放开”与“清零”之间做简单选择题,而是努力探寻一种成本最低、效果最优、对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影响最小的动态平衡路径,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浙江凭借其先进的治理理念、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行,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宝贵的浙江智慧与实践经验,浙江必将继续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朝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