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穿过榕树的缝隙,在福州大学的校道上洒下斑驳光影,拉着行李箱的轱辘声重新在校园里响起,宿舍楼里传来久违的欢笑声——这一切标志着福州大学迎来了新学期返校日,从五湖四海归来的学子们,不仅带着行李,更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成长的期待,与这座学术殿堂再续前缘。
福州大学返校工作展现出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令人印象深刻,学校采用“分期、分批、错峰”的原则,将不同年级、不同学院学生的返校时间精确到小时级别,极大缓解了人流聚集压力,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今年返校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今日校园”APP,学生可以完成健康打卡、行程申报、宿舍选择等全流程操作,校门口安装的智能测温系统与人脸识别设备相结合,实现了“秒级通过”,既保证了安全防控,又提升了通行效率,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温度,更展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果。
返校不只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心理状态的转换调整,从相对自由的居家环境或社会实践状态,回归到有规律的校园学习生活,许多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返校适应综合征”,心理中心王教授指出:“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线上讲座等方式,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建议学生通过制定计划、逐步调整作息等方式平滑过渡。”朋辈互助机制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年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返校引导团”不仅提供路线指引,更分享自己的适应经验,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返校周是校园文化活力的重新绽放,各学生社团早早布置好了招新展位,图书馆推出了“新学期第一本书”推荐活动,食堂推出了各地风味美食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重新融入集体环境,教育学院李同学分享道:“看到‘欢迎回家’的横幅时,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就是福大给我们的温暖。”
教学安排与返校工作实现了无缝衔接,教务处采取了“线下为主、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恢复正常,又保留了疫情期间形成的数字化教学成果,许多教授将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课堂讲授有机结合,构建起更为立体的学习体系,学校特别关注因疫情无法及时返校的学生群体,通过直播授课、录播回放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不落下课程。
返校也意味着新一轮学术征程的开启,图书馆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自习室里座无虚席,实验室里仪器重新运转,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陈同学表示:“回到学校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里的学术氛围和资源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新学期各类学术活动已经排上日程,从专家讲座到学术竞赛,从科研项目到创新实践,福大学子迎来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福州大学返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凝聚了全校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后勤集团提前对全校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保洁,安保部门制定了周密的安全预案,网络中心确保了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共同构筑了返校季的安全屏障和舒适环境。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福州大学的返校景象是全国高校秋季开学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平衡防疫要求与教育教学需求,如何兼顾管理效率与人文关怀,福州大学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鉴的答卷,这其中体现的不仅是管理智慧,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最适合成长的环境。
当夜幕降临,福州大学的教室再度亮起灯火,图书馆里又见埋头苦读的身影,返校不只是回到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回归一种生活方式,回归一种求知状态,回归一个成长共同体,知识得以传承,梦想得以滋养,青春得以绽放,福州大学,这座矗立于闽江之滨的学术殿堂,正以它博大的胸怀,迎接每一位学子的归来,共同书写新学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