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南京,本应是梧桐繁茂、游人如织的时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宁静,禄口机场的疫情传播链不断延伸,让这座古城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一个迫切的问题浮现在人们脑海中:在Delta变异株的冲击下,我们已经接种的疫苗还有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Delta变异株的特性,这种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相比原始毒株,Delta的基本再生数(R0)高达5-8,意味着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染给更多的人,正是这些特性,使得Delta变异株能够突破一些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造成所谓的“突破性感染”。
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失去了保护作用,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疫苗对Delta变异株虽然保护效力有所下降,但仍然有效,特别是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研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对Del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下降,但仍有保护作用,对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国产常用疫苗对Delta变异株“有效,非常安全”。
具体到南京疫情,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根据官方通报,南京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但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这说明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断病毒感染,但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就像我们常说的,疫苗可能不能完全阻止你“中招”,但很大概率能让你不“中倒”。
为什么疫苗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却能够防重症呢?这与人体的免疫机制有关,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中和抗体、记忆B细胞和T细胞等多层次的免疫反应,当病毒入侵时,中和抗体是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止病毒侵入细胞;如果病毒突破了这道防线,T细胞等细胞免疫就会发挥作用,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控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防止疾病向重症发展,面对Delta这样传播力极强的变异株,第一道防线可能被部分突破,但第二道防线仍然坚固。
对于南京这样的疫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疫苗策略呢?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应该尽快完成接种,疫苗建立的人群免疫屏障虽然不能完全阻止Delta变异株的传播,但能够显著降低传播速度,减少重症发生,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考虑开展加强针接种,国际研究表明,完成全程免疫接种6-12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会显著下降,接种第三剂疫苗能够快速诱导高水平的抗体反应,对变异株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为特定人群接种加强针。
除了疫苗接种,我们还需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疫苗+口罩+社交距离+良好卫生习惯,构成了应对Delta变异株的复合防护策略,南京疫情中,一些接种过疫苗的人仍然被感染,这提醒我们即使完成了疫苗接种,在高风险场合也不能放松警惕。
回望南京疫情,它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病毒在变异,我们的防控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疫苗是万万不能的,它是我们与病毒之间的重要防线,是降低疫情危害的关键工具。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疫情不会终止,但我们可以通过疫苗的接种和防控措施的优化,实现疫情的常态化控制。”南京疫情终将过去,但它留下的经验和思考将继续指导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疫苗仍然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接种疫苗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