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石家庄单日新增新冠感染者突破600例,突然收紧的防控措施让这座千万人口城市按下“暂停键”,北京新增病例数也在攀升,多个区域出现石家庄输入病例,社交媒体上,“石家庄疫情是否会影响北京”成为热议话题,从流行病学规律到现实数据表明,两地疫情确实存在联动效应,而这种联动正在考验京津冀协同防控机制的效能。
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与北京形成“一小时交通圈”,每日约有3万人往返于两地之间,商务往来、就医就业、物流运输等需求构建了密集的人员物资流动网络,这种空间上的紧密联系,为病毒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根据病毒传播规律,当一个地区出现社区传播时,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地区都会面临输入风险,而石家庄与北京的距离正好落在这个风险半径内。
从数据来看,石家庄疫情对北京的影响已经显现,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显示,11月期间,北京新增本土病例中,与石家庄输入相关的病例占比达到17.3%,这些病例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输入:一是通勤人员在两地间的日常流动;二是赴石出差返京人员;三是通过物流运输链条的间接传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作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大量旅客经石转机赴京,这也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面对输入风险,京津冀区域协同防控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三地建立了疫情信息互通平台,实现了确诊病例轨迹实时共享;统一了防控标准,避免了因政策差异导致的防控漏洞;建立了应急物资互助机制,确保防疫物资的区域调配,当石家庄疫情加重时,北京迅速加强了对来自石家庄人员的排查管控,在高速公路、铁路等入口增设核酸检测点,对通勤人员实行“白名单”管理,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输入风险。
两地疫情的联动也反映了特大都市圈疫情防控的普遍挑战,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圈都有出现,如纽约与新泽西、广州与佛山等,城市间越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意味着越高的疫情联动概率,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思维,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同防控体系。
石家庄疫情对北京的影响程度,最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石家庄本地疫情能否快速得到控制;二是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能否有效运转,目前来看,虽然石家庄疫情给北京带来了防控压力,但北京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了输入病例,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这证明经过三年抗疫,我国大城市疫情防控网络已经更加成熟完善。
从更宏观视角看,石家庄与北京的疫情联动现象提醒我们:在现代交通体系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城市的疫情都不是孤立的,未来疫情防控需要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建立常态化联合应急响应机制,统一流调溯源标准,共享医疗资源,才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石家庄疫情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城市间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反映了我国区域协同防控能力的提升,相信随着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京津冀地区能够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其他城市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