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疫情进入新阶段,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科学精准调整防控策略,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河南省的疫情防控态势始终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可控,为中原大地的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坚实保障,本文将就河南省当前的疫情播报、防控措施及公众建议进行综合阐述。
当前疫情态势总体平稳,局部监测预警灵敏
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疾控部门每日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数据,现阶段河南省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局部聚集性的特点,总体感染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未出现大规模、广泛性的社区传播。
疫情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 输入性风险持续存在: 作为连通四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省面临着较大的境外输入和省外输入压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各大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关键节点是“外防输入”的重点防控区域,相关部门对入境人员、跨省流动人员严格执行“落地检”、健康监测和必要的隔离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输入风险。
- 局部聚集性疫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 偶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多与明确的传播链相关,如家庭聚集、场所暴露等,一旦发现阳性病例,省、市、县三级联防联控机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快、准、严、实、细”的要求,迅速开展流调溯源、风险区域划定、核酸检测、人员管控和环境消杀等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将影响范围降至最低。
- 病毒变异株监测严密: 河南省疾控中心持续加强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对本土病例和输入病例进行动态监测,密切跟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分支动向及特性,为科学评估风险、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精准防控策略层层落实,筑牢群防群控坚实防线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河南省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封锁,而是深入推进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的防控策略。
- 精准流调与风险划分: 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辅之以传统的流调方式,快速精准锁定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科学划定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并实施分类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 常态化核酸检测优化: 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在省会郑州等重点城市,构建了“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提供便捷、高效的核酸检测服务,对于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按规定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疫苗接种持续推进: 河南省始终将疫苗接种作为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手段,全省范围内持续推进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通过设立绿色通道、流动接种车、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疫苗接种率,为保护易感人群、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 民生保障与医疗服务不断档: 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物流通道畅通,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坚决杜绝以疫情防控为由推诿拒收患者的情况发生。
公众防护意识不松懈,共筑健康中原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最终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面对当前疫情,公众需持续做好以下几点:
- 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 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如需出行,务必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
- 主动进行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可疑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如实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
- 积极配合防疫措施: 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码、测温,接到流调电话或短信提示时,如实报告相关信息,按照社区或单位要求,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理解并支持必要的隔离管控措施。
- 理性看待疫情信息: 及时关注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疫情信息和解讀,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体来看,河南省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平稳的疫情态势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前,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续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我们坚信,在科学的指引和全民的参与下,中原大地必将持续保持健康与活力,稳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