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济南街头没有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在经十路与泺源大街交叉口,交警正在查验通行车辆的防疫证明;在恒隆广场入口,工作人员耐心引导顾客扫描场所码;在多个社区门口,志愿者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这座素有“泉城”美誉的城市,正以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疫情挑战。
济南市此次实施的疫情管制措施呈现出明显的精准化特征,与早期“一刀切”的封控方式不同,当前措施建立了分级分类管控体系,高风险区严格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落实“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则强调“个人防护、避免聚集”,这种差异化管控的背后,是济南市建立的疫情研判专家团队每日对传播风险进行的科学评估,既控制了疫情扩散,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数字化赋能成为济南疫情防控的亮点,通过“泉城码”系统,实现了人员流动的精准追溯,当某场所出现确诊病例时,流调人员能够在数小时内完成密接人员的筛查与通知,较传统流调方式效率提升五倍以上,济南还开发了物资保障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各区域生活必需品需求,动态调配物资供应,避免了早期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买菜难”问题。
疫情防控不仅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城市韧性的全面检验,济南市建立了“市直部门-区县-街镇-社区”四级联动机制,3.2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组建了超过5000支志愿服务队,在历下区某封控小区,社区工作者为独居老人建立了专项档案,每天两次上门查看;在天桥区,教育局组织优秀教师为隔离学生提供线上辅导,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构建起了有温度的防控网络。
经济社会运行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是需要精准把握的艺术,济南市创新推出“防疫泡泡”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闭环生产管理,重汽集团、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厂区内设置核酸检测点、安排员工集中住宿等方式,在疫情期间保持了80%以上的产能,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市政府及时出台租金减免、税收缓交等18项纾困措施,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0亿元。
疫情防控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治理的亮点与不足,济南市在疫情初期曾出现核酸检测系统短暂崩溃的情况,暴露出数字基础设施的脆弱性;部分社区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也曾引发关注,然而这座城市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迅速扩容服务器资源,建立备用系统,优化配送流程,在问题出现后短时间内予以解决。
疫情管制措施不只是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的集合,更是构建社会共识的过程,济南市通过新闻发布会、专家解读、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政策措施透明度,争取市民理解支持,在社交媒体上,“济南疫情”话题下既有市民对不便之处的吐槽,也有对防疫人员的感谢,还有改进建议的理性讨论,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随着病毒变异和防控经验的积累,济南的疫情管制措施也在动态调整,从最初的大规模全员核酸到现在的重点区域筛查,从严格的跨市流动限制到基于风险等级的差异化出行政策,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完善,这种调整既体现了对病毒认识深化,也反映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济南的疫情管控实践表明,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需要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多元治理策略,在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中,我们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预警机制、更高效应急响应体系、更有韧性的供应链网络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才能在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
疫情终将过去,但这些防控经验将成为城市治理的宝贵财富,济南在疫情中展现的务实精神、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不仅帮助城市渡过眼前难关,更将为未来应对各类公共危机提供重要借鉴,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