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城市的宁静。 Delta变异毒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禄口国际机场首次发现后迅速扩散。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南京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全市已转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 本文将全面梳理南京疫情的最新进展,分析当前防控形势,并展望后续工作重点。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多项指标持续向好
根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25日,南京已连续多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发现于8月11日,此后再无新发病例报告。 累计报告的235例确诊病例中,已有超过95%的患者治愈出院,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正在康复中。
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流调显示,本轮疫情传播链已基本摸清,所有病例均与禄口机场相关,没有发现脱离主传播链的散发病例。 这表明疫情防控措施精准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 全市已完成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4000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进一步证明了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等级调整,封控区域逐步解封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科学研判,有序调整风险等级。 8月19日,江宁区禄口街道由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8月26日,禄口街道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至此,南京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标志着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
封控管理小区也在逐步解封。 截至8月27日,全市所有因疫情封闭的小区均已解除封控管理,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禄口机场周边区域,在经过全面终末消毒和环境检测后,也已重新开放。 地铁S1号线、S7号线恢复运行,市内公共交通全面恢复正常运营。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活力快速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南京市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商场、超市、餐饮等场所严格执行限流、测温、验码等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正常经营。 旅游景区实行预约制,控制游客流量。 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夫子庙等知名景点已陆续向游客开放。
制造业企业产能恢复迅速。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主要工业园区复工率已达95%以上,供应链逐步畅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常态化防控不放松,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虽然疫情得到控制,但南京市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 全市各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测温、验码、戴口罩等措施,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发挥哨点监测作用。
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推进。 截至8月底,南京市18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已超过85%,12-17岁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全市设立多个疫苗接种点,提供便捷接种服务,努力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经验与反思: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南京疫情是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大考。 疫情发生后,南京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调度全市资源。 但疫情初期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如机场等关键场所防控措施存在漏洞,信息报送机制不够畅通等。
对此,南京市正在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特别是口岸、机场等涉外场所; 优化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早期发现能力; 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南京疫情已进入扫尾阶段,全市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 这场抗疫斗争展现了南京市民的团结与坚韧,也检验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国内零星散发病例风险依然存在。 南京市将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守护好市民健康和安全,共建美好南京。
本文信息截至2021年8月30日,后续进展请关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