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山西省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最新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疫情防控最新规定,这些规定旨在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优化来(返)并人员管理,筑牢外防输入屏障
“外防输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太原市最新规定对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管理。
- 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并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 对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并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则采取集中隔离。
- 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并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并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 对所有省外来(返)并人员:均在落地后第一时间进行“第一落点”核酸检测,并在抵并后3天内再完成2次核酸检测(即“三天三检”),期间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所有来(返)并人员均需提前通过“太原市检疫登记信息系统”或微信小程序“太原市检疫登记”进行预登记,如实填报个人信息、行程轨迹等,以便于快速通关和社区及时跟进管理。
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压实四方责任
各类公共场所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的落实。
- 公共场所严格查验:全市范围内,凡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医疗机构、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必须严格落实测温、扫验码(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查验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做不到“四要素”的场所将被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关停。
- 常态化核酸检测:太原市已构建“15分钟便民核酸检测圈”,为市民提供免费混检服务,要求市民每5天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重点人群按规定频次执行“应检尽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成为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通行证”。
- 减少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控大型会议、培训、展销、庆典等聚集性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须向属地社区(村)报备,并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发挥哨点监测作用,提升早期预警能力
新规强调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店等的“哨点”监测作用。
- 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对所有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报告风险。
- 零售药店:对购买“一退两抗”(退热、抗病毒、抗生素)药品的人员实行实名登记上报制度,引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购药人员到发热门诊就诊,并及时将信息推送至属地防控办。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新规再次呼吁市民履行个人防护责任。
- 自觉遵守防疫规定:积极配合测温、验码、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
- 做好个人日常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
- 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接种,共筑免疫屏障。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太原市在制定防疫政策时,始终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原则,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保障交通枢纽、物流通道畅通,确保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供应链稳定,保障民生服务类场所正常营业,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总结而言,太原市的最新疫情防控规定是应对当前疫情形势的科学部署和精准施策,既体现了防控的力度,也彰显了城市的温度,每一位市民都应知晓规定、理解规定、遵守规定,共同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守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请大家及时关注“太原发布”等官方平台,获取最权威、最新的防疫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携手并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