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近期疫情呈现波动趋稳态势,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全省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保持在个位数,且多为集中隔离点发现,社会面传播风险总体可控,西安、宝鸡等重点城市已连续多日实现社会面清零,榆林、延安等地零星散发病例均得到快速有效处置,当前陕西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特征可概括为:科学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双轨并行。
陕西本轮疫情毒株以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为主,其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给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疫情,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防控措施:
一是强化风险区域精准划分。 根据疫情传播风险大小,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区,避免"一刀切"管控,截至10月25日,全省共有高风险区7个,中风险区15个,较疫情高峰期大幅减少,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影响范围。
二是开展多轮核酸筛查。 在重点区域开展"核酸+抗原"检测组合策略,加快感染者发现速度,西安市在疫情高峰期曾连续7天开展全域核酸检测,目前已完成超过1.2亿人次采样检测,为疫情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三是优化流调溯源机制。 建立"三公(工)"协同流调模式(公安、公卫、工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和风险点位,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切断传播链条。
在严格防控的同时,陕西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省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建立联保联供机制,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西安市启动"蔬菜包"直送小区模式,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无接触配送网络,保障封控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省教育厅统筹安排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各大医院完善线上问诊和送药上门服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省教育厅与高校密切配合,做好校内学生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工作,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组织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及时解决学生困难;同时加强校园物资储备,确保食堂供应丰富多样。
经济恢复方面,陕西正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省政府出台《陕西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保供稳价、投资消费等9个方面提出47条具体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重点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截至10月下旬,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5%,大型商场、超市基本恢复正常营业。
但疫情防控仍面临挑战,随着秋冬季来临,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叠加,防控压力增大,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群众仍需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亿剂次,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达到90%,但仍有提升空间。
展望未来,陕西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省卫健委表示,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既不放松防控,也不过度加码,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同时加快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得益于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得益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更得益于三秦大地每一位居民的理解与配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三秦儿女展现出的坚韧与团结,正是战胜疫情的最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