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第38号公告静静躺在政府官网上,白纸黑字间不见往日雷霆万钧的紧急动员,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到街道的风险区划分、强调个人防护的温馨提示、以及对复工复产的细致安排,这份看似平常的公告,恰如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平静水面下激荡着国家治理体系深刻转型的汹涌暗流——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回归日常社会的精细调控,一场静默却震撼的权力技术学革命正在健康码渐趋黯淡的屏幕微光中悄然完成。
河南防疫公告的修辞策略泄露了天机,文本中“精准防控”、“分区分级”、“科学防治”等术语高频出现,与2020年“战时状态”、“坚决打赢”、“全面排查”的军事隐喻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话语的嬗变绝非文字游戏,而是治理逻辑的深层转向:告别粗放型全面管制,拥抱基于大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精准干预,公告中详细到街道门牌号的封控范围,宛如显微外科手术般精确划开疫情风险与社会正常运行的连接,而不再动用行政屠刀将整座城市机能一并切除,这种话语克制背后,是治理理性从非常态应急向常态化管理的历史性回归,是国家权力在特殊情境中的自我约束艺术。
公告文本的字里行间,隐约浮现着一幅权力技术学的进化图谱,河南建立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将医院、药店、实验室乃至公共交通变成感知疫情的神经末梢;三公(工)协同流调机制使公安、公卫、工信的数据河流汇集成决策的智慧海洋;以小区为单位的最小管控单元设计,则展现了国家权力在空间维度上的精细化操作能力,这些技术装置共同构成福柯笔下的“治理术”(governmentality)现代版——不再是赤裸的权力展示,而是通过知识生产、技术嵌入和制度安排,实现更高效、更隐蔽的社会调控,当防疫权力被编织进日常生活的技术网络,它不再需要时常以狰狞面目示人。
深入解剖河南防疫公告的治理哲学,可见其核心正在经历从“身体规训”到“生命政治”的范式迁移,防疫初期的封闭管理、强制隔离犹如边沁圆形监狱在现代社会的翻版,通过对个体身体的时空控制实现防疫目标,而新公告中,鼓励疫苗接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个人防护责任,则体现了福柯所言的“生命权力”(biopower)——治理不再满足于压制身体,转而通过调节人口层面的生命过程(出生率、死亡率、健康水平)来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更高明之处在于:它将外部强制内化为公民自觉,将防疫要求转化为生活理念,国家意志由此通过个体自我技术得以实现。
这份公告最具革命性的潜台词,在于重新勘定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权责边界,它明确规定哪些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核酸检测能力、医疗资源储备),哪些属于社会组织的责任领域(如企业防疫管理、社区网格化服务),哪些又必须回归个人主权范围(如日常防护、疫苗接种选择),这种边界的清晰化,标志着治理体系从全能主义向有限政府的理性撤退,从父爱式包办向公民自主的伦理转向,公告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表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掷地有声地宣告了一种新型社会契约的诞生——国家提供制度保障与公共服务,公民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
河南疫情防控公告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杂光谱,它既展现了技术治理带来的精准高效,也提醒我们警惕数据垄断下的监控风险;既体现了对公民自主性的尊重,也考验着社会理性水平的匹配程度,这份看似平淡的行政文书,恰是国家在应急状态与常态治理、集体利益与个人自由、权力效率与权利保障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的智慧结晶。
当健康码逐渐退出日常生活舞台,它留下的不仅是疫情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一套深度重塑的治理算法,河南防疫公告启示我们,真正的治理艺术不在于如何运用权力,而在于如何节制权力;不在于如何管控社会,而在于如何释放社会活力,在权力技术的精致化与公民理性的成熟化同步共进的今天,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更加透明、负责、高效的治理体系的诞生——那不仅是防疫体系的进步,更是国家与现代性关系的深刻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