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银川防疫指挥部依然灯火通明,大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像城市的脉搏,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低声讨论声交织成特殊的夜曲,这里是银川疫情防控的中枢神经,每一道指令的发出,都关乎着二百多万市民的健康安全,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正在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特殊的抗疫篇章。
银川防疫指挥部构建了“平战结合”的科学防控体系,在日常状态下,各部门各司其职,保持常态化监测;一旦出现疫情,立即转换为应急指挥模式,实现快速响应,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物资保障、交通运输、宣传引导等十几个工作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系统,这种科学架构确保了在疫情发生时,各项指令能够迅速传达至最基层的社区单元,实现精准防控无死角。
大数据赋能是银川防疫指挥部的智慧核心,通过整合公安、交通、医疗、社区等多源数据,指挥部开发了“疫情防控一张图”系统,实时展示疫情发展态势、风险区域分布、资源调配情况等关键信息,当出现确诊病例时,系统能够在半小时内完成轨迹还原、密接者识别和风险区域划定,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2022年的两次突发疫情中,这种数据驱动的防控模式使银川在7天内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银川速度”。
但科技背后是人的温度,指挥部特别成立了“民生保障专班”,专门解决防控中的特殊需求,记得一位需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的老人因封控无法出行,专班工作人员不仅协调了专用车辆,还专门制定了“点对点”接送方案;有家长担心孩子在家上网课效果不好,教育局工作组迅速组织优秀教师录制课程,开通24小时辅导热线,这些细致入微的安排,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行醒目的大字:“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在2022年秋季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指挥部创新推出“闭环生产”模式,为重点企业办理特殊通行证,建立原材料“无接触配送”通道,确保了全市80%以上的规上企业正常运转,同时开通“菜篮子”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不断链,这种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夜以继日的工作对指挥部工作人员已是常态,综合协调组的王组长连续三十多天没回家,只能在深夜通过视频看看熟睡的孩子;流调溯源组的小马每天处理上万条数据,眼睛布满血丝却依然紧盯屏幕不敢松懈,但他们知道,自己多付出一分,城市就多一分安全,市民就多一分安心。
银川防疫指挥部的故事,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科技与人文交融,制度与温度并存,规范与创新共进,它不仅是疫情防控的指挥中心,更是城市韧性的锻造场,市民安全的守护者,每一次疫情考验都在完善着这座城市的免疫系统,而指挥部正是其中最坚强的心脏,为银川注入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
当曙光再次照亮这座城市,车水马龙重现街头,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那些彻夜未眠的守护者,但正是这群平凡而伟大的人,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编织了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平凡生活,银川防疫指挥部将继续以科学的精神、人文的关怀,迎接任何挑战,守护这座塞上明珠的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