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日的济南,没有了往日趵突泉边的喧闹,不见了芙蓉街里排队购买油旋的人群,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以“泉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了抗疫的非常时刻,街道上零星的行人都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距离,社区入口处的防疫检查点亮着夜灯,志愿者们冒着严寒坚守岗位,济南,正在以她特有的从容与坚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抗疫篇章。
济南的防疫体系构建在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的双重基石上,当疫情初现,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在数字化抗疫方面,济南率先推出“泉城健康码”智能平台,整合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行程轨迹等数据,实现精准防控,更令人称道的是,济南没有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封控策略,而是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施差异化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区成为济南防疫网络中最关键的节点,在历下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创新设计“五色管理法”,根据居民出行情况分为红、橙、黄、蓝、绿五类,实现精细化服务,社区工作者不仅组织核酸检测、配送生活物资,还关注居民心理健康,开设24小时服务热线,许多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带头站在防疫最前沿,“党员先锋岗”成为社区防疫的中流砥柱,这种基层治理的创新与韧性,构成了济南防疫的坚实基础。
济南的全民抗疫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城市温度,在山大路街道,餐饮店主李师傅每天免费为防疫人员提供热乎饭菜;在槐荫区,年轻人们组建“爱心车队”,义务接送医护人员;许多退休老教师开通线上课程,帮助隔离在家的学生辅导功课,这些自发形成的互助网络,彰显了济南人“仁义厚道”的品格特质,正如一位市民所说:“病毒让我们保持距离,却让心贴得更近。”
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的平衡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济南创新推出“菜篮子”直通车工程,组织大型商超与社区对接,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稳定;设立专门求助平台,解决老年人、孕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推出减免租金、税收优惠等帮扶措施,这些举措既阻断了病毒传播链,又守住了民生底线。
经过数周的艰苦奋战,济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这场抗疫斗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经验,更引发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思考,济南探索的“精准防控+民生保障”模式,数字化技术与基层治理的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协同,都为特大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了宝贵参考。
疫情终将过去,而这座城市在抗疫中展现的科学精神、治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将融入济南的城市品格,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当泉水再次欢腾涌动,当大明湖畔再现游人如织,人们不会忘记这个冬天里的坚守与温暖,济南抗疫的故事,将如那千年涌流的趵突泉一样,持续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