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疫情防控新形势与新挑战,山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本省实际,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科学性、精准性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升科学精准水平
山西省的最新政策核心在于“精准”,不再简单化、“一刀切”,而是将管控措施精细化到具体区域和人群。
- 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严格按照国家方案,将风险区域精准划分为高、低两类,不再设立中风险区,高风险区的划定以单元、楼栋为单位,不得随意扩大范围,符合解封条件的区域要第一时间予以解封,最大限度减少不便。
- 优化隔离管控方式: 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及时准确的调整有效降低了社会成本,释放了更多行政和医疗资源。
- 规范核酸检测策略: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仅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各地要保证核酸采样点的布局和数量,满足“愿检尽检”人群的需求,并提供便捷、高效的检测服务。
强化重点环节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屏障
在优化内部措施的同时,山西省毫不放松“外防输入”这一关键环节。
- 把好入境关口: 对入境人员严格落实“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措施,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加强“第一落点”管控: 优化调整来自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管理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此举既确保了风险可控,也更具人情味。
- 落实“四早”要求: 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的敏感度,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牢牢掌握防控主动权。
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护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的最新政策特别强调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
- 保障基本医疗服务: 坚决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需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确保疫情期间群众看病就医渠道畅通无阻。
- 确保能源保供畅通: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省出台专门措施,保障煤炭、电力等能源物资运输畅通,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理,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连续生产运行,为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贡献山西力量。
- 维护生产生活秩序: 严禁各种形式的层层加码,保障符合防疫要求的市场主体正常运营,商场、超市、餐饮等服务业态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正常营业,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的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是一次重要的适应性调整,是遵循科学规律、契合省情民意的务实之举,它标志着山西省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新阶段,山西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交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