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太原市某小区依然亮着灯的窗户里,李先生正焦急地拨打着0351-12345这个号码,他年迈的母亲突发高烧,健康码突然转黄,正当不知所措时,电话那端传来温和而专业的声音:“您好,山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个普通的电话号码,此刻成为连接生命与希望的守护线。
山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0351-12345及各地市分中心热线,自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便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桥梁,这条热线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集政策咨询、紧急救助、问题反馈、心理疏导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据统计,全省疫情防控热线日均接听量超过2.1万个,累计解决群众急难问题逾百万件,成为疫情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疫情防控热线的价值在危机时刻尤为凸显,2022年4月,当朔州市出现聚集性疫情时,热线电话单日呼入量激增至平常的三倍,接线员们连续工作16个小时,协调解决了孕妇紧急送医、慢性病患者药物配送、隔离区域物资供应等大量紧急事项,在那个特殊时期,这个简单的电话号码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定心丸”,传递着战胜疫情的力量与信心。
这条热线背后是一个精密运转的系统,山西省整合了政务服务平台、公共卫生系统、应急管理机制等多方资源,建立了“一号接入、分级处置、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当群众来电反映问题后,接线员根据情况紧急程度,通过专门平台将任务分派至相关责任单位,并限定解决时限,对于急需医疗救助的情况,系统直接连通定点医院急诊通道,创造了多次生命救援的“绿色通道”。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而不断拓展,从最初的防疫政策解读,逐步扩展到核酸检测安排、疫苗接种咨询、健康码异常处理、区域协查通报等八大类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启动的“心理抗疫专线”服务,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隔离人员和一线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累计服务超过5万人次,展现了疫情防控中的人文关怀。
疫情防控热线的工作团队值得特别关注,这支由公务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经历了从应急到常态化的转变,他们不仅要掌握最新防疫政策,还要学习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甚至方言翻译,多位接线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令他们感动的是群众在问题解决后打来的感谢电话,“虽然工作强度大,但每当帮助解决一个难题,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热线的畅通无阻需要全方位保障,为确保这条生命线24小时不间断,山西省建立了三级备份系统,包括电力保障、网络冗余和人员备勤,即使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保证热线正常运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电内容,及时发现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
疫情防控热线在两年多的实践中也经历了持续优化,从最初的排队等待时间较长,到现在的95%以上电话15秒内接听;从单一电话渠道,到如今增加了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等多渠道服务;从单纯问题解决,到现在的主动回访机制,每一个改进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条热线的影响力超越了疫情防控本身,它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许多群众表示,通过这次疫情,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政府的信任度显著提升,这种无形的政治资本,对于未来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具有深远意义。
当我们回顾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时,不应只记住口罩和隔离,还应记住这个普通的电话号码——0351-12345,它如同一条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焦虑与期待,传递着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这种直接、高效、人性化的沟通机制应当被保留和完善,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永不中断的“连心桥”。
夜深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灯光依然亮着,电话铃声不时响起,线的这一端是专业的解答与温暖的安慰,线的那一端是焦急的询问与放心的叹息,这条守护线将继续守候,直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