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持续演变,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防控策略,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流动频繁地区,其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西安作为西北重要城市,其最新动态也备受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浙江省近期疫情政策,并介绍西安最新防控情况,为公众提供清晰指引。
浙江省疫情防控政策汇总
浙江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科学精准调整防控措施,近期主要政策包括:
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根据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将病例居住地、活动频繁且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封控措施;将病例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管控;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落实“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范措施。
核酸检测策略优化 取消全员核酸检测的“一刀切”做法,转而针对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仍需按规定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对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实施居家隔离;将风险区划定为单元、楼栋、楼层、住户等,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对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接的密接触者立即解除隔离。
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继续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公共场所管理措施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西安最新疫情防控情况
西安市近期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高风险区实行“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及时解封。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除外。
调整隔离方式 密切接触者可选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对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点对点”闭环返回居住地,实施后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保障社会正常运转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加强重点人群保护 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通过多种措施动员老年人接种;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两地政策对比与出行建议
浙江省和西安市的政策都体现了国家“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的要求,强调精准防控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两地都取消了跨区域流动人员的限制措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对于有出行需求的公众,建议:
-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具体政策,可通过当地政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 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
- 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远行
- 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行程,及时就医或进行抗原检测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浙江省和西安市的最新政策都体现了科学精准、因时因势优化的特点,在控制疫情传播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变化,两地政策可能还会继续调整,公众应通过官方渠道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筑牢群防群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