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随后又面临多轮疫情冲击,这座城市的大型商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西南边陲的春城昆明,商业场所同样在不断调整营业状态,两座城市虽然相隔千里,却共同演绎着中国城市在疫情下的商业 resilience(韧性)与 adaptation(适应)。
郑州商场的疫情应对之路
去年8月,郑州因疫情实施封闭管理,全市商场按下“暂停键”,正弘城、丹尼斯大卫城等知名商场纷纷转向线上渠道,通过小程序、直播带货等方式维持运营,商场员工变身“带货主播”,在空荡荡的商场里向隔离在家的市民展示商品。
随着疫情缓解,郑州商场采取限流措施重新开放,入口处增设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点,馆内加强消毒频次,一些商场还创新推出“无接触购物”服务,顾客可通过APP预约到店自提,减少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
今年初,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再次考验郑州商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商场没有全面关闭,而是采取了更精准的防控措施——只有发现确诊病例的楼层或区域才暂停营业,其他区域正常开放,这种“精准封闭”策略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商业的影响。
昆明商场营业现状
回到关键词中的问题——“昆明有开门吗?”答案是:大部分商场正常营业,但需遵守防疫规定。
昆明作为旅游城市,商业场所的防疫措施相对严格,昆明各大商场如顺城购物中心、同德昆明广场、恒隆广场等均正常开放,但要求顾客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部分商场还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商场在疫情中展现出灵活应变能力,去年10月,昆明出现确诊病例时,各大商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并在确认安全后继续营业,这种快速响应机制保障了商业活动的连续性。
疫情重塑商业形态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也促使商场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无论是郑州还是昆明,商场都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逐渐转变为社区生活中心和体验空间。
郑州一些商场增加了餐饮业态占比,引入更多知名连锁品牌;昆明商场则强化文化元素,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顾客前来体验,两座城市的商场都在通过增加体验式消费,减少对传统零售的依赖。
线上线下一体化成为新趋势,郑州丹尼斯推出“丹尼斯在线”平台,昆明百货大楼加强小程序商城建设,两家传统零售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加速数字化转型,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渠道选购商品,选择到店自提或配送到家,享受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带来的变化将长期影响商业领域,商场需要更加注重健康安全设计,改善通风系统,预留应急空间;同时也要加强供应链韧性,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改变了购物习惯,更多人习惯了线上购物,但也渴望线下社交和体验,成功的商场将是那些能够平衡安全与体验、线下与线上的空间。
回到最初的问题——疫情下的郑州商场和昆明开门情况,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城市在应对疫情中的韧性与创新,两座城市虽然地处南北,但都展现出了在困难时期维持商业活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来自于政府的科学防控,也来自于商家的创新求变和市民的配合理解。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商场将继续演化,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成为城市繁荣的亮丽风景线,而当我们回首这段特殊时期,或许会感谢它带来的被迫创新,这些创新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