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香港国际机场,海关关员李志明穿着防护服,在红外测温仪前仔细核查每一位入境旅客的体温数据,这是他连续第120个夜班,也是香港海关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常态,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港口和航空枢纽之一,香港海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为了守护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香港海关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特区政府整体抗疫部署下,海关成立了"抗疫特遣队",重新调配超过2000名关员到各口岸执行防疫任务,他们不仅要完成传统的缉私、缉毒工作,还要承担起防疫物资通关监管、出入境健康申报核查、可疑病例转移等全新职责,这种职能转变让海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困难的是疫情初期,"香港海关关长何珮珊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我们必须在48小时内建立起防疫物资快速通关机制,同时要确保所有关员得到充分防护。"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香港海关共处理超过12亿件防疫物资的清关工作,查获假冒口罩案件67宗,扣押伪劣口罩逾310万个。
在货运监管方面,海关创新推出"防疫物资绿色通道",确保疫苗、检测试剂等关键物资优先通关,关员们需要学习冷链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疫苗运输的特殊要求。"我们组织了200多次专业培训,"海关港口及海域科负责人表示,"每个关员都必须了解不同疫苗的储存条件和运输规范。"
旅客通关环节更是防疫重点,海关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发"健康申报电子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二维码技术实现无接触通关,在深圳湾口岸,关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夏季口岸温度高达35摄氏度时,防护服内的体感温度超过40度。"每次脱下的防护服都能倒出水来,"一位年轻关员笑着说,"但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疫情高峰期,海关还抽调精锐力量组成"反走私特遣队",严厉打击利用疫情进行的非法活动,2021年3月,海关破获一起利用渔船走私新冠疫苗的重大案件,涉案金额达千万港元。"犯罪分子总是利用危机牟利,"案件负责人表示,"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一步。"
这些工作成绩背后,是海关关员们的巨大付出,据统计,疫情期间超过80%的关员自愿取消休假,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许多关员连续数月无法与家人团聚,住在专门的隔离宿舍。"我女儿已经半年没见到我了,"一位关员苦笑道,"她通过视频叫我'手机爸爸'。"
海关的心理辅导团队为此开设了24小时热线,为关员提供心理支持。"长期的工作压力和隔离生活让许多同事出现焦虑症状,"心理专家表示,"我们通过定期团辅和个别咨询,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海关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从最初的防疫物资监管,到后来的疫苗通关保障,再到现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海关始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我们建立了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何珮珊关长介绍,"能够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在12小时内调整口岸管控措施。"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表示:"香港海关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在传统职能上表现出色,还快速适应了新挑战,为香港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海关关员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夜晚的香港口岸,依然灯火通明,关员们仔细核查着每一份健康申报,每一个体温数据,他们知道,在这场全球大流行中,自己的工作是守护这座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
"疫情终会结束,"李志明看着渐亮的天色说,"但海关守护香港的职责永远不会改变。"晨光中,又一批防疫物资正在快速通关,即将送往香港的各个角落,在这座国际都市的疫情防控体系中,海关始终是那道最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