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公布,截至昨日午夜,本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5宗,较前一日略有下降,这是连续第七天单日新增病例维持在200宗以下,这一数字相较于三月高峰期每日逾万宗感染的情况已有显著改善,显示第五波疫情进一步缓和。
疫情数据持续向好,防疫措施逐步放宽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最新数据,新增的185宗病例中,有42宗为输入病例,其余143宗为本地感染,有23宗病例感染源头未明,显示社区仍存在隐形传播链,过去一周,香港平均每日新增病例约为210宗,较前一周下降约15%,住院患者人数也持续减少,公立医院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随着疫情缓和,特区政府已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自本周起,餐厅堂食时间延长至晚上10时,公共场所聚集人数上限增至4人,部分体育场所和博物馆等设施重新开放,政府发言人表示,将密切观察疫情发展,若情况持续稳定,不排除进一步放宽可能。
疫苗接种率提升,但长者接种仍存隐忧
疫苗接种方面,本港已有超过85%的合资格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70岁以上长者的首剂接种率也突破70%,卫生署强调,疫苗接种对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效果显著,近期新增病例中重症和死亡个案大多为未完成疫苗接种的长者或有长期病患的人士。
专家指出,虽然当前疫情趋势向好,但社区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形成,尤其长者接种率仍有提升空间,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表示:"我们不能因数字短期下降而放松警惕,新冠病毒仍在变异和传播,必须保持监测和应对能力。"
输入病例压力增大,防疫措施仍需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输入病例比例有所上升,占每日新增病例的20-25%,随着国际航班逐渐恢复和入境检疫期缩短,输入病例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卫生防护中心已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检测和监控,并要求所有入境旅客在登机前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医管局表示,已制定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第六波疫情,包括病床调配、人手安排和物资储备等,政府正研究引入第二代新冠疫苗,以应对变异病毒株。
专家建议:常态化防疫不可松懈
医疗卫生界人士普遍认为,香港社会需要学习与病毒共存,但前提是建立更坚实的免疫屏障和医疗应对能力,建议市民继续遵守防疫措施,包括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及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尽快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长者和儿童等高风险群体。
随着夏季来临,专家也提醒市民需注意流感与新冠肺炎可能出现的叠加效应,建议同时接种流感疫苗以提供双重保护。
香港疫情目前呈现稳定向好趋势,但全球疫情仍在发展,病毒变异风险持续存在,特区政府呼吁市民保持警惕,配合防疫措施,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卫生防护中心将继续密切监测疫情发展,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信息和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