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数字在电子屏幕上闪烁——0371-85961370,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号码,这串看似冰冷的数字组合,在2022年冬季的郑州却成为无数人生命线上的密码,当城市被无形恐惧笼罩,当物理空间被强制割裂,这条电话线却奇迹般地串联起散落的人间悲欢,在严格防疫的铁幕上撕开一道人性的裂隙。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系统堪称数字时代最精妙的科层制迷宫,每一通来电都要经过智能语音筛选、分区归类、优先级排序、部门转接、处理反馈五个精密环节,恰如福柯笔下“环形监狱”的现代通讯变体——呼叫者透明地暴露于系统的全视之眼,却无从窥见系统内部的运作逻辑,多数来电坠入“您当前排在第42位,请耐心等待”的语音深渊,或是遭遇“坐席全忙,请稍后再拨”的机械拒绝,这套机制本为效率而生,却常常在异化中沦为数字铁笼,将鲜活疾苦压缩为待处理的冰冷数据点。
然而奇迹常在系统裂缝中萌发,2022年11月3日,孕妇李女士的求救电话在第七次重拨后穿透系统屏障,接线员编号217没有按流程建议联系社区,而是启动紧急协议直连交警系统,警车护送的嘶鸣声与电话忙音交织成生命交响曲,更令人动容的是退休医生王教授,他通过这条线路自发组建线上问诊群组,将投诉电话逆转为生命接力平台,这些个体抗争印证了德勒兹的断言:“即使最封闭的系统也存在逃逸线。”电话线路在权力装置的缝隙中异化出意想不到的救赎路径。
这条热线映射着数字化治理的伦理困境,技术理性要求将一切生命诉求标准化处理,但孕妇的宫缩阵痛、独居老人的药瓶空荡、滞留工人的断粮危机,这些都无法被纳入标准化响应流程,当系统将紧急医疗需求与普通政策咨询等同排序时,暴露出算法对生命价值的无情扁平化,然而郑州民众发明了令人泪目的破解术——在电话占线时往听筒里播放婴儿啼哭录音,用哮喘发作的喘息声代替语言描述,这些身体性媒介策略强行打破了技术理性的符号壁垒。
最深刻的悖论在于:这条代表国家权力毛细血管的监控热线,竟被民众逆向改造为互助网络,菜店老板通过电话会议功能组织小区团购,心理咨询师利用等待转接时段开展危机干预,大学生群体编写《热线突破指南》在云端共享,电话系统原本设计的垂直控制结构,在实践中涌现出意想不到的横向连接功能,恰如詹金斯所言:“民众总能把媒体消费工具改造成意义生产平台。”
0371-85961370这串数字终将随疫情淡出日常记忆,但其揭示的现代性启示历久弥新:任何技术装置都逃不开“手段目的化”的异化陷阱,而人性光辉恰恰闪耀在重新夺回主体性的瞬间反抗中,当未来史学家翻阅这份载有电话号码的防疫档案时,他们定会发现——比病毒更顽强的是求生意志,比隔离墙更坚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比所有智能系统更伟大的,永远是普通人在绝境中迸发的创造性力量。
那条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依然回荡着人类最古老的互助誓言与最前沿的技术突围,在数字迷宫的至暗处,点亮文明存续的永恒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