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部署,结合我省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发布了最新的疫情防控通告,这份通告并非简单的政策重申,而是一次基于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的主动调整,旨在更高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三晋大地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最新通告的核心精神在于“精准”与“科学”,它深刻认识到,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特别是致重症率已显著降低,且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较高,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通告的内容不再是一刀切的严格封锁,而是转向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强调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风险管控上。
通告的首要调整体现在对风险区域的划分与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原则上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此举旨在尽可能控制风险范围,减少对大多数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也规范了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的流程,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期封控,这充分体现了政策对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视。
在人员流动与检测策略上进行了优化,通告强调,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核酸检测的重点聚焦于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以及纳入社区管理的重点人群,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继续严格落实“落地检”等措施,但取消了对来自低风险区人员的过度限制,更多地依靠健康码和行程卡进行风险甄别,这些措施极大地便利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和工作生活,降低了社会层面的防控成本。
通告对隔离方式进行了科学调整,明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这意味着防控措施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确保他们既能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治疗,又能避免社会面传播风险。
通告还特别强调了对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保护,要求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继续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严防聚集性疫情,确保社会正常运转的医疗、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重点行业和岗位,也要建立“白名单”制度,减少疫情对关键公共服务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通告向全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呼吁: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积极接种疫苗,尤其是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避免带病上班、上学。
山西省最新的疫情防控通告是一次顺应病毒变化特点、回应民众关切的重要政策调整,它标志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更加科学、精准的新阶段,这并非放松防控,更不是“躺平”或放开不管,而是强调精准发力,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放开的科学放开,全省上下应准确理解和把握通告精神,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坚决落实各项细则,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履行防疫责任,共同努力,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实屏障,稳步迈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