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阻击战,而高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流动性强的特殊场所,更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汇聚了众多高等学府,承载着数十万学子的梦想与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甘肃省各高校坚决贯彻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织密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与实践,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的总体稳定。
科学精准,构建高效指挥与应急体系
甘肃省高校疫情防控的首要特点是科学精准与快速响应,各高校普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迅速、协调联动的指挥体系,他们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根据属地防控要求,及时调整校园防控策略,实现从常态化防控到应急状态的平急转换,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风险点,阻断传播链,这种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是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石。
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
常态化防控是守住校园净土的关键,甘肃省高校在日常管理中下足了“绣花功夫”:
- 严格校门管理: 落实身份核验、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等制度,严控校外人员入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把好校园“第一道关口”。
- 加强健康监测: 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师生健康档案,精准掌握每位师生的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
- 强化环境整治: 定期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保障校园环境卫生安全。
- 保障物资储备: 备足备齐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以及充足的生活物资,确保应急状态下师生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 推进疫苗接种: 积极动员和组织符合条件师生接种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共同构筑校园免疫屏障。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疫情防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对治理能力和人文关怀的考验,甘肃省高校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开通心理热线、举办线上讲座、提供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对于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学生,学校安排专人提供送餐、送物资等服务,并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各高校还努力丰富封闭管理期间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线上学术讲座、文艺活动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营造了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良好校园氛围。
统筹兼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疫情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甘肃省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迅速将理论课程转移到线上,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线上教学方法,努力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必须线下进行的实验、实践等环节,各高校也制定了周密的防控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
甘肃省高校的疫情防控实践,体现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要求,展现了教育系统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更蕴含了对师生深厚的关怀,这场“大考”检验了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推动了校园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当前,疫情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不可松懈,甘肃省高校仍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控效率,持续关注师生身心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牢牢守住校园安全底线,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最坚实的保障。